本报记者 张姝
“临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民风淳朴。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沉淀,共同孕育出独有的文化底蕴。”对于参加此次论坛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杂志执行主编、教授王杰来说,临夏并不陌生,早在40年前,当时就读于兰州大学的王杰便因毕业实习在这里小住了两个多月。
王杰告诉记者,当年他的毕业实习主要研究的是临夏声名在外的商贸业。“处在沟通中原与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枢纽位置的临夏,自古就是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和茶马互市中心,从而形成了临夏地区商贾云集的商业贸易。临夏人民重商、亲商、善商,是历史上有名的商埠,有‘西部旱码头’美誉。”回忆起曾经的临夏之行,王杰历历在目。
“40年过去了,临夏的发展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给这个昔日的‘西部旱码头’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王杰感慨地说。40年前,他对临夏的史前文化知之甚少,后来随着接触的资料越来越丰富,才知道这个地区在史前文化发展中占据着这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临夏的史前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专家和学者的目光,他们纷纷走进临夏,探索和研究史前文化,形成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通过参加此次论坛,让我学习和思考了很多专业领域知识。”王杰说,希望以后多搭建这样沟通交流的平台,开展更多类似研究,继续深入挖掘临夏地区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