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礼娟
奔腾不息的黄河,从青藏高原逢山开路,一路奔涌而出,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在祖国壮丽的版图上。
走出源头后,在永靖县域内与右岸第一大支流——洮河汇合。清澈的黄河水与较为浑浊的洮河就这样奇迹般地相遇,以“Y”字形在龙汇山前交汇,呈现出一半碧水粼粼,一半黄沙滔滔的有趣景象。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宛若一个巨大的“鸳鸯锅”,给游客带来震撼和奇妙的双重视觉享受。
其后,黄河以独特的“S”形流经永靖县域107公里,形成“红山白土头、黄河向西流”的奇特景观。日积月累,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永靖县,成为中华民族黄河古文化早期的发祥地和传播地之一,也是黄河古文化积淀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为后人留下丰富而独特的人文历史风景名胜。
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安装、管理的亚洲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刘家峡水电站,作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水电事业的里程碑和水电施工技术最高水平的代表,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主创新的伟大民族创造精神,是当时亚洲唯一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被誉为“黄河明珠”;
由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天然雕塑炳灵石林、“高原上的马尔代夫”炳灵湖组成的5A级景区——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是古生物的伊甸园、大禹治水的源头。其中,炳灵寺石窟成为我国目前现存拥有最早明确纪年造像题记的洞窟;
治水文化主题景区、水电博览中心、黄河三峡的地标性建筑——黄河水电博览园,是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的重要门户,也是进出永靖的标志性门户,分为入口商业服务区、治水名人园区、港航配套服务区、治水文化展示区四大功能区;
独占八项国内外之最的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已研究命名了世界上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兰州龙”、国内最胖的蜥脚类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植食性恐龙——“炳灵大夏巨龙”、亚洲最完整的恐龙爪足迹——“永靖驰龙足迹”,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一处由多种恐龙足迹化石群构成的国家级恐龙地质公园;
“世界的博卡拉,中国的刘家峡”——刘家峡国际滑翔营地,作为挑战者的天堂,是体验离地高飞、融入蓝天、俯瞰山川河流的最佳场地,也是全亚洲最适合滑翔的基地之一,可与堪称世界三大滑翔基地的澳大利亚滑翔基地、南非滑翔基地、中国嘉峪关滑翔基地相媲美;
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艺术奇葩——傩舞,又称“七月跳会”,是一种民间舞蹈,每年的农历七月廿一至廿四表演,目前主要流传于永靖县杨塔、王台、红泉等乡镇,2008年被国家列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靖,一个藏在山里的小城,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远不止于此。近年来,永靖县以“蓝色黄河·阳光永靖”为旅游切入口,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度挖掘独特魅力,大力弘扬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甸文化、寺洼文化等古文化,加强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不断创新资源运用手段,持续激发文化活力,打造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的“金名片”,让人文富矿焕发新生机,将得天独厚的人文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如今,佛国世界炳灵寺讲述千年传说,万亩湿地太极岛宛如水墨画卷,黄河明珠刘家峡水电站光耀陇原,鬼斧神工丹霞石林叹为观止,亿万年前恐龙足迹世界罕见,黄河三湾水天一色,黄洮交汇泾渭分明,黄河文化长廊熠熠生辉……一个个景点在永靖县串成百里黄河风情线,打响叫亮了“蓝色黄河·阳光永靖”金字招牌。
人间四月好时节,随着第四届郁金香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幕,永靖县奏响了旅游旺季的序曲,60万株郁金香如期绽放,传递着春天浪漫的气息,喜迎八方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