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礼娟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个身份、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是依法行使代表权力、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见和诉求的使命。很荣幸能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这是对我履职的最大肯定和教育工作的最大支持。”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开放大学副校长董彩云说。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5年任期的第一年。吃透精神才能把准方向。董彩云回到临夏的当晚,就开始整理纸质文件、建立电子文件夹。
第二天,董彩云回到工作岗位,日程满满。第一时间用实际行动作好两会精神宣讲,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带到基层,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学以致用,更加用心为人民鼓与呼,为助推临夏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全国模范教师、陇原名师,董彩云深知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短板。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董彩云将责任与热情化作一份份建议。她承诺,为了农村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孩子们的笑脸,自己会一直坚持下去。
近年来,党中央对民族贫困地区的教育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给予极大的帮助与倾斜。“临夏州的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董彩云说,“现在我们的教学质量在稳步提升,教学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福建厦门、山东济南等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合作办学、跟岗研修、交流研讨等方式来到临夏州,我们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三区三州’地区教育的重视与关怀。”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老代表”,全国两会期间,董彩云持续围绕教育发展、乡村振兴积极发声,顺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高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促进民族院校毕业生、民族地区生源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将临夏州松鸣岩中国式现代化学生劳动实践综合基地创建成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区,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帮扶力度和临夏州高中阶段学位增补项目的倾斜7条建议。
从北京回来好几天了,但董彩云回忆起来仍感到心潮澎湃。她表示,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掷地有声、催人奋进,大家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倍增干劲。北京之行就像一场“充电”之旅,现在要把满满的能量全部释放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