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陆人
小蒜是农村田间地头常见的一种野菜,学名叫薤白,又称小根蒜、野蒜、野葱;耐旱、耐瘠、耐低温,适应性很强, 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广泛,山坡、路旁、田野、荒地随处可见。
一场春雨过后,野坡渠畔,田间地头,到处可看到葱绿的小蒜破土而出,摇曳在春风里;从此如韭菜一般,只要蒜头在,掘了再长,长了再掘,一直持续到深秋霜冻。小蒜有多种吃法,可替代葱花,成为佐料;可清炒,作为一道小菜;可与鸡蛋一起炒来夹馍吃。小蒜拌豆腐,更香;用小蒜包包子、蒸滋卷、烙菜合,也不赖。打搅团吃“水围城”的酸汤中,或者凉调搅团中,加入用煎油泼过的小蒜末,都是香得会忘了生日的。人间美味是清欢,若城里人能有小蒜相伴,一小碟油泼小蒜,或清炒小蒜,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我更喜欢的,则是一道面食——小蒜片片,小时候母亲经常做。田野里,水渠边,或者沟沟坎坎,挖一撮小蒜回来,择洗干净,切成碎末,放入适量的面粉一起搅拌均匀。加水和面,揉匀,放十多分钟,让面团醒醒。擀薄,切成菱形片。烧开水,下锅,煮熟,捞到大瓷老碗。捏一捏蒜齑、舀半勺辣面放在碗上面,烧一勺煎菜油一泼,只听“滋啦”一声,一股馨香扑鼻而来。调盐加醋,搅拌均匀,一碗香粘可口的小蒜片片就呈现在眼前。如今久居城市,餐桌上什么也不缺,吃一顿小蒜片片却成为一种奢侈。恰巧有农村亲戚进城,捎来一小撮小蒜,妻子稀罕得不得了,做了一顿小蒜片片,直香到了骨子里!
小蒜自古以来就被作为药食兼用之品,古人云:“物莫美于芝,故薤为菜芝。”《礼记》中有:“脍春用葱,脂用葱。为君子择葱薤。” 白居易也有“种黍三十亩,雨来苗渐大。种薤二十畦,秋来欲堪刈。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的诗句。薤叶上的露水瞬间消逝,古代文人就将它写进诗中,用它来比喻人生。西汉一首杂言诗《薤露》,以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起兴,写人生的短暂,成为著名的古代挽歌。“薤露行”也成为汉乐府曲调名,内容都有人生苦短的意味;包括曹操曹植父子在内的很多诗人,都以此为题写过诗。其中,曹操的《薤露行》道出了汉末董卓之乱的前因后果,读者仿佛缓缓展开一幅历史画卷;曹植的《薤露行》,则表达了生命有限,作者想要有所作为,至少文字流芳。
有趣的是,《后汉书·庞参传》中的一个典故,还让“拔薤”有了打击豪强的意思,用来形容好官的政绩。例如唐代诗人吴融《和峡州冯使君题所居》中就有一句:“三年拔薤成仁政,一日诛茅葺所居。”
——摘自《西安日报》
凡本版所采用稿件作者,请与本报编辑部联系,领取稿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