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五个牢牢把握”,始终谨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深刻把握临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方位,坚定不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全州各项事业发展。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市场体系、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档进位、加速跃升。要统筹发展与安全,树牢系统观念、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严防返贫、生态、安全等重大风险,为全州发展创造安全安定环境。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度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聚力打造“五个区”,全力建设“六个临夏”,奋力实现“七个方面重大突破”,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临夏。
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乡村振兴补短板,深耕三农提质增效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打造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抓紧抓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落实促农增收各项措施,深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建高标准农田10.8万亩,确保粮播面积稳定在185万亩以上、粮食产量70万吨以上,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75万亩以上。新发展规模养殖场80个、养殖户1000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6万头和970万只以上。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推进3个省州示范县和8个示范乡镇、115个示范村创建。
二、聚力项目建设稳增长,做强发展动能引擎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基础、促增长、争进位的有力抓手,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区。
加强项目谋划运作。科学谋划一批产业培育、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项目质量、项目数量、资金总量实现新提升。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州实施重点项目805个、总投资2460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390个、总投资694亿元,加快建设四通八达的畅通临夏。
实施千亿招商行动。主动融入国内产业梯次转移的大格局,制定招商规划方案,因需组建招商专班开展精准招商。加强与济南、厦门、定点帮扶单位、中央企业的衔接对接,力争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00个、签约资金500亿元以上。
三、聚力产业培育强支撑,激活县域内生动力
提质发展文旅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挖掘和宣传化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石窟文化、红色文化和独特多彩的民族文化,加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保护和非遗传承,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坚持以实施“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为抓手,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打造五大工业集群为目标,推进工业经济扩规提质、突破发展。
打响叫亮美食产业。坚持标准化服务、产业化打造、链条式发展,逐步建立完善美食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选准主导产业、发展实体经济,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园区平台,统筹强县富民、协调城乡发展,全力以赴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四、聚力城市发展开新局,打造幸福宜居环境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美丽城市(县城)规划建设十大行动,提升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
优化城乡规划布局。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严管严控“三区三线”,推动产业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多规合一”。
提升市政公共服务。突出各县县城和重点集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提升综合承载力。
建设幸福宜居城市。打造蓝绿生态空间,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城市绿环、绿廊、绿地、绿道,积极推进街心绿地、口袋公园、郊野公园建设,加强河道、湖泊等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修复,用绿色生态提升城市魅力。
五、聚力生态保护筑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蕴
大力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聚焦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治山增绿,开工建设黄河干流生态提升工程、湟水河流域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洮河经济带生态廊道、银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广通河流域生态廊道可持续发展工程,着力夯实生态根基,提升流域整体生态功能。
加大污染防治攻坚力度。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和农膜回收行动,有效管控土壤污染风险。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全面推广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
六、聚力民生改善增福祉,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在各县城布局形成2所高中、4所以上初中和若干小学,扩大学位供给能力,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持续推进健康临夏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和疾控体系改革。
科学精准防控疫情。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措施,新增城镇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着力强化社会治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七、聚力改革开放增活力,构建多元赋能格局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稳步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运用,提升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开展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推动更多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经贸合作,对接兰州陆港、中欧班列,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扶持引导对外经贸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制度,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繁荣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