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文艺精品佳作好戏连台,有识之士捐赠藏品蔚然成风,文体融合跃动健康……回眸十年来我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可谓精彩纷呈,催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为临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舆论保障和精神文化动力。文化之“文”,一点、一横、一撇、一捺,每一笔都渗透在临夏大地。
公共文化蓬勃发展
“农闲时,我们到广场跳跳舞、唱唱歌,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能给大家带来欢乐,这种感觉特别好。”刚刚跳完广场舞的和政县三合镇虎家村村民杨淑芳告诉记者。随着农村文化广场的落地,该村实现了“村口搭舞台,免费看大戏”的场景。村里的文艺爱好者聚在一起,“舞”出乡村文明新风尚,“唱”出幸福快乐新生活。
在利用好村级文化广场的同时,我州精心打造乡村文化,立足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创作文化墙,展示农村新风貌的一幅幅宣传画,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持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落地,建成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97个(村、社区)、乡镇综合文化站123个、农家书屋1274个,全州各级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数字化建设有序推进,均已免费开放,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供给能力不断增强,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真没想到,可以在家门口见到这些艺术家,他们带来的精湛表演也为我的家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回想起曾看过的那些演出,临夏市民苏娜依旧难掩兴奋之情。
在临夏,像这样让群众乐享其中的文化惠民活动已成为一道别样风景。十年来,先后邀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心连心”艺术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中央芭蕾舞团及郎朗、张学友、刘诗昆、鲍蕙荞、理查德·克莱德曼等知名艺术家在我州举办音乐会和演唱会等40多场次。这些活动让大家的幸福生活“成色更足”的同时,也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实现了文化为民、文化乐民。
文化精品层出不穷
“金凤凰展开花翅膀,驮来了五彩的霞光,我站在总书记走过的地方,阵阵暖流心中激荡。亲切的话语,微笑的脸庞,谆谆的嘱托响耳旁,世世代代谁曾想,穷山乡变成幸福庄……”花儿歌舞剧《布楞沟的春天》从东乡县山峦沟壑飞出,飘进大江南北各族人民的心房,备受好评,相继荣获第九届敦煌文艺奖和第五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剧目奖,并入选国家民委2019年少数民族地区艺术院团晋京展演十部优秀剧目。
从展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到挖掘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临夏文艺创作道路越走越宽,文化精品层出不穷,一步步迈上了新台阶。
——气势磅礴、直击人心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文艺演出《为了人民》,在全州引起强烈反响。自主创编的花儿剧《幸福像花儿一样》参加了“建党百年·春绿陇原”甘肃省新创优秀剧目展演,用艺术形式展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时代临夏形象。
——《地理·中国在河之州》《最美是河州》等多部专题片在央视播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贺岁“小春晚”《2022年生龙活虎迎春来——临夏特别节目》在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等轮番播出,提升了“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全球首发视频《马家窑文化分布地推“彩陶舞”:展现远古制陶用陶场景》,经中新社平台面向海外和国内两个端口签发。该视频经过中新社平台、中新网面向国内发布后,首发浏览点击量达64.9万人次,成为大家竞相转发的爆款。
——与厦门市联合创作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歌曲《山海》《山海之恋》唱响厦临两地,两部MV选送全国扶贫宣教中心,讴歌了两地跨越千里的协作情谊。
——编辑出版的《临夏灿烂文化系列画册》丛书,为更多的人认识临夏、了解临夏、走进临夏开启了一扇窗口。《中国“花儿”》杂志和《彩陶文化研究》,以“花儿”和彩陶的传承、创新、保护、发展为内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州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在文艺创作、文艺活动、文艺惠民等方面付出了心血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用情用心用力创作了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文艺作品,开展了一系列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文艺活动,把文艺创作写到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临夏篇章的征程上。
文化保护焕发新生
2021年2月9日,在临夏师范学校执教美育40年的高级美术讲师、副教授、教育系统全国劳动模范孔德良先生,将自己毕生创作的70余幅经典美术作品,由他本人及亲属自愿捐出,拉开了临夏州广大文物收藏家爱好者积极捐赠藏品的序幕。
2月7日,甘肃省收藏协会第十一分会会长、临夏土桥古镇艺术收藏馆负责人徐秀卓先生,带头响应临夏州委、州政府的号召,将自己多年收藏的4148件珍贵藏品无偿捐赠给州博物馆,开创了临夏州个人一次性捐赠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先河。
11月12日,赵成德夫妇收藏书画作品展暨捐赠仪式在和政县滴珠山公园举行,“这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只有将这些藏品放到艺术馆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政中禹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成德说。
这些只是我州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号召,将收藏多年藏品无偿捐赠给政府的一个缩影。
临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黄河文化、彩陶文化、大禹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交相辉映,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恐龙足印、古动物化石等揭秘地球演化进程的地质遗迹分布密集,是镶嵌在甘肃这柄“玉如意”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文物不仅见证着历史变迁的沧海桑田,更是一个地区文化自信的基石。为了进一步繁荣振兴我州文博事业发展,让沉睡的文物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州上成立了临夏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临夏研究基地,向全社会发出捐赠藏品倡议,一时间,全州各非国有博物馆、民间收藏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等怀揣着对家乡文物保护工作的拳拳之心,积极响应号召,纷纷无偿捐赠,掀起了捐赠文物藏品的新热潮。全州各博物馆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捐赠藏品多达2万余件,馆藏文物的数量、质量、类型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对于文物保护研究的工作也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在去年举行的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暨彩陶珍品展上,来自省内外的19名专家学者围绕世界视野中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马家窑文化的传播及影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同时连续举办9届中国·和政古动物化石保护研究与开发利用国际研讨会、两届齐家文化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等高规格学术会议,专家们相互切磋、思想交融,碰撞出许多亮点思想及学术成果,精彩绝伦的发言为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和一顿文化大餐。
文体融合异彩纷呈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华龙舟大赛、全国滑翔伞锦标赛、第十四届省运会、NBA四强争霸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临夏段、全国高山滑雪锦标赛等一系列规格高、规模大、影响广的体育盛会在临夏接连成功举办,成为全面展示我州风采的重要平台。
如今,行至河州,放眼望去,健全完备的场馆设施、走上国际赛场的体育健儿、接踵而至的赛事佳绩、蓬勃发展的群众体育……日新月异的变化,见证着临夏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展示了健康临夏的铿锵步伐,唱响了我州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坚持以举办地方特色旅游节会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举办了第七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连续举办了6届河州牡丹文化月和8届临博会等节会活动。“花儿临夏·在河之州”第一届文化旅游节暨2022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和政松鸣岩花儿歌手大奖赛、首届东乡族文化艺术节、积石山县第四届保安族文化艺术节“百合绽放·永靖有约”永靖县第二届香水百合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盛大启航,定格了我州文旅事业强劲发展的精彩瞬间。
以文聚力,以文化人。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传承亮点频出、公共文化蓬勃发展、文化精品层出不穷、文化保护焕发新生、文体融合异彩纷呈,放眼望去,河州大地锦绣斑斓,一幅幅激扬文化自信的壮丽画卷,正在新时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