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瑞鹏 史有东 梁永吉
今年“五一”露营有多火?“我的整个朋友圈都在露营!大家不是在搭帐篷,就是在去搭帐篷的路上。”临夏市民杨玉慧从旅游大通道回来后感叹说。也有人调侃,今年“五一”,有草地的地方就有帐篷。
我州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独有的山野、溪流、绿地等元素,再加上区位优势和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的助力,使本就是周边游“热点”目的地的临夏,在“五一”期间成为群众郊游露营首选“爆点”。
露营火热的背后,展现了我州良好生态环境带给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过去十年,我州努力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充分绽放河州大地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出美丽临夏的新篇章,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画卷。
厚植绿色生态本底 城市宜居优势更加彰显
初夏的傍晚,在永靖县太极岛湿地公园里散步、运动是最好不过的选择。“我从小在湿地旁长大,随着这几年县上大力开展湿地保护,水越来越清,候鸟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好,成为了游客和群众游玩、散步的好地方。”孔正玉是太极岛附近的村民,湿地环境的变化,他深有体会。
永靖县太极岛是黄河三峡景区的核心区域。2016年以来,该县实施了沿黄河太极岛段湿地修复与综合治理项目和太极岛生态绿道一期、二期等项目,通过打造花海黄河风情景观带、种草种树、设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旅游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太极岛湿地成为了集生态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带动了全县生态旅游的发展。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如一条巨龙从临夏穿境而过,境内河长124公里,临夏全域为黄河流域。做好黄河流域临夏州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是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重要举措,事关全省乃至全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担当起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先行区的使命,提出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目标任务,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中长期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动态项目库,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淤地坝工程和“十大生态项目”,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筑牢了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这是过去十年,我州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展现的临夏担当。
——已设立7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80.56万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11科28属42种野生动物和国家重点保护的51种珍稀野生植物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已有临夏市南龙镇尕杨家村等8个国家级森林乡村;康乐县附城镇等7个省级森林小镇;康乐县、和政县、临夏县、积石山县已列入省级森林城市创建范围。
——截至11月5日,临夏市今年优良天数281天,优良率为90.9%;全州地表水、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国家和省上考核要求。
如今,从太子山麓到黄河河畔,从洮河岸边到大夏河之滨,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画卷在临夏大地铺展开来,生态底色越来越浓,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潜心改造城乡环境 美丽临夏愈发凸显魅力
潺潺流水跳跃着奔向田间地头,一旁的村道边,几位村民挥舞着工具,清理残留的秸秆垃圾,专业的垃圾车正在作业;路上不时驶过载满苗木的车辆,在位于村西边的山坡上,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把苗木种下去,空气中弥漫着绿色植被的清新味道……这是康乐县上湾乡麻池村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的情景。
不仅是上湾乡,我州各县市其他乡镇也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向纵深发展。走进全州各村镇,人们记忆中塑料袋满天飞、垃圾到处乱堆的场景已一去不复返。
“以前垃圾随地扔,生活用水乱排放,天气一热,很远就能闻到臭味。这两年环境逐年变好,村子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心情格外舒畅。”对于人居环境的变化,村民马全伟深有感触。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关乎长远发展,决定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提出“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临夏”。自2016年11月提出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以来,我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州创建活动为载体,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力推进临夏州全域无垃圾“红黑榜”发布制度,动员各方力量统筹推进治理,城乡环境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美丽临夏建设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开展美丽城市(县城)建设“十大行动”。去年以来,我州紧紧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城市的目标,按照增绿护绿、夜景亮化、私搭乱建整治等十个方面、三十五项具体任务,深入开展大范围栽植花卉树木,打造小游园、街头绿地,集中拆除违建、整治“蜘蛛网”电缆电线等各项工作。全州补种补植灌木草坪2.32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87万平方米;修复破损人行道、机动车道3.4万平方米;整治超门店经营占道经营1.36万起,清理城市“牛皮癣”1.4万处,更新更换门头牌匾3.2万平方米;完成“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其他县市区建成区达到60%以上”的目标任务。
——开展城乡环境顽疾整治。加大拆旧排危力度,重点对农村危房、残垣断壁、房前屋后乱堆乱放进行拆除清理。全州共拆除农村各类危房6.3万户,清理破旧围墙等18.7万处。对排查发现的1.5万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全面整治。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重点围绕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截至目前,治理背街小巷1468处、老旧小区96个、城中村及城乡接合部151处,排查整治全州20余座垃圾转运站,治理农贸市场、养殖场、屠宰场周边环境卫生176个,累计清扫垃圾4433吨,极大地改善了城市重点区域环境卫生。
乡村新颜助推文旅 产业兴旺反哺生态发展
初冬时节,走进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康乐县八松乡纳沟村,远处太子山云雾缭绕,白雪皑皑,旅游大通道犹如金丝带“飞舞”在山水间;近处层林尽染,色彩斑斓,一栋栋红顶白墙的民居点缀其中,农家乐初见规模,香菇种植蓄势待兴,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一幅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将之变成了金山银山。短短几年时间,这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网红村和游客打卡地,村民依靠旅游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康乐县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改善村容村貌,树立文明新风,绘就出一幅“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美丽乡村新画卷。而这只是全州农村风貌改造提升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州不断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风貌水平,打造高品质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在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开展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上继续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改造卫生户厕15.6万座,创建清洁村庄540个;2021年,全面完成3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庄创建任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2亿元,5个示范乡镇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3亿元,2个示范县累计投入资金8.71亿元。全州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建设了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弘扬了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为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美丽临夏夯实了基础。
经过合理规划和引导,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第三产业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7.4%。全州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6%,生态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我州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黄河湿地、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等已成为临夏的名片,“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也在大城市卖上了好价钱。这些正是十年来,生态环境变优带给临夏最直观、最纯粹的红利。今天的临夏,大地遍染绿色,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由内向外散发着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