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12月11日

“民生温度”深化“幸福厚度”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文旅学院

百益植物工厂

宽畅整洁的城东五路

东乡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点

本报记者 马琼洁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沧桑巨变。每年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98%,全州医疗卫生机构达到1759家,基层治理体系日渐完善……翻开我州十年民生“账本”,欣喜地看到,各项民生事业在全面深化改革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百姓幸福祥和的民生画卷铺展开来。

全面开启教育振兴新征程

2022年9月,在东乡县达板镇洮河岸边新建的东乡中学实现了由西北师大附中托管,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注入,迎来了东乡教育事业灿烂的明天。

从砖瓦房、土操场到高标准教学楼、橡胶操场;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今,在我州城乡,最美的建筑在校园,最美的风景是学校,均衡的教学布局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

十年来,我州把发展教育作为“挖穷根”的治本之策,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鲜明提出了振兴临夏教育的目标和一切利益为教育事业发展让路的要求,抢抓机遇,立足教育短板弱项和差距,举全州之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教育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2014年,我州率先在全省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

2015年,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实现了高等学校从无到有的飞跃。

2020年,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院揭牌并招生,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守住了绝不能让一名“两后生”直接进入社会的底线。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面对多年来群众关切的我州城区学校容量不足、义务教育“大班额”、幼儿入园难、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职业教育短板等一大批热点难点问题,十年来,州上找准“靶心”,重点发力,累计投入资金121亿多元,新建改建扩建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数量从2012年的1368所增加到现在的2522所,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1.3万个;全州幼儿园数量从117所增加到1282所,全州8县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

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先后建成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康乐校区、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州职业技术学校和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分校区(文旅学院),形成了以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为龙头、州职业技术学校和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为两翼、县市职校为补充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

教育人才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神圣使命和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我州把引进和培养人才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育体系,通过积极整合编制、特岗教师招聘、事业单位招录、高层次人才引进、同工同酬等方式,累计补充学科教师近1.3万名、培训教师26万人次。

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健康实惠

“现在用手机就能挂号、缴费、查看报告单,看病非常方便……”正在州妇幼保健院看病的市民王丽萍如是说。

人人健康,人人幸福,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百姓的期盼。十年来,我州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扎实推进健康临夏建设,坚持软件硬件两手齐抓、保障措施同步跟进,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分类建设的标准化要求,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一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都有一名村医,90%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诊治,实现了卫生健康工作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6.04张、卫生技术人员数6.31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1.95人、2.72人。

——州人民医院、州中医医院、州疾控中心、临夏市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州妇幼保健院搬迁改造等一批重大医疗卫生项目投入使用,完成了临夏州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州人民医院新晋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各县市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依托州、县综合医院,建立了9家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全州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降低。

十年来,我州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推动政策、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向基层倾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率稳定达到100%,政策范围内住院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坚决整治套保骗保、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等社会痼疾……一系列关联性、标志性医改惠民政策走深走实,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医改成果:

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认真落实“一站式结报”和“先诊疗、后付费”,县外就诊率从2014年的21.23%下降到6.71%。在全州全面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省州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电子健康卡全面启用,远程医学平台基本建成并全覆盖。

医疗人才队伍不断夯实。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672名,厦门市58家医院帮扶我州116家医疗机构、选派367名卫技人才赴县市医院开展支医工作,培训医疗人才近4000人。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3个,州级重点专科10个、县级重点专科16个,实现中医馆乡级全覆盖;州中医医院被省卫健委评为三级乙等中医医院。

与此同时,在应对多轮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州精准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国十条、省十条措施,健全完善联防联控、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物资保障等机制,持续推动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资源共享、实战化演练等工作,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十张网,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书写平安临夏建设的精彩答卷

“现在临夏越来越安全,社会治安越来越规范,政府这些年所做的工作,让我们的安全感越来越强。”临夏市市民马有华对近年来平安临夏建设连连称赞。

平安,是民生所向、发展之基。群众对平安的期盼在哪里,平安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就在哪里——全州重拳出击打掉黑恶势力团伙,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建成标准化综治中心329个,乡镇(街道)政法委员配备实现全覆盖;依法查处7家民营医院,清除了寄生在医疗领域的毒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高规格建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平安临夏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党领导政法工作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政法领域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协调机制,制定出台《临夏州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履职尽责办法》,创新建立政法重点工作月通报机制,规范启动政治督察工作,填补了一大批制度空白。同时,全州政法机关大力推广枫桥经验,深入开展黄赌毒、盗抢骗、涉枪涉爆等违法犯罪打击整治行动,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州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部挂牌运行,打造了基层治理的高效指挥体系,推动了社会治理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创新探索建立了社会治理新途径。

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站在新起点、新征程上,我州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筑牢民生支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2022-12-11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82440.html 1 “民生温度”深化“幸福厚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