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汤雯琛
行走在临夏大地,一条条通天公路蜿蜒向前、一座座养殖棚里牛羊膘肥体壮、一栋栋致富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脱贫户踏上了致富路、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
从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积极推进乡村振兴,临夏州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通过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深入推进“五个百亿级产业”,大力实施“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让一户户脱贫家庭命运得到改变,一个个脱贫山乡实现华丽蝶变。
陇原深贫之贫,临夏首当其冲。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临夏州是全国“三区三州”和全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8县市均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州建档立卡人口56.32万人,贫困发生率32.5%,建档立卡贫困村649个,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困中之困、难中之难。
“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关心重视临夏的脱贫攻坚工作,为临夏州量身定制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临夏州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省委、省政府分行业、分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点燃了全州上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激情。
“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一个人都不能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临夏的艰巨任务,更是交给临夏的一份历史考题。
立下“军令状”,签下责任书。面对大考,州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15个专责工作组,全面落实领导包村和干部包户制度,引领带动各级领导干部当好“第一村长”、开展“三个遍访”。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大排查大核查”和“3+1+1”冲刺清零行动,扎实开展“5+1”专项提升行动,培育壮大“牛羊菜果薯药菌花”特色产业,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着力构建了多元化的富民产业体系。
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州上把最能打仗的人放到最急需的地方,配齐配强攻坚队伍,80%以上的乡镇干部下沉到村,中央省州县3407名驻村帮扶干部到岗工作,选配村第一书记841名,3.47万名干部帮扶14.12万贫困户。董吉恩、杨正江、马瑞林等16名同志在脱贫攻坚一线献出了宝贵生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使命、担当情怀。
面对脱贫摘帽“硬骨头”,我州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下足“硬功夫”,做实“细功夫”,真刀真枪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固强补弱,实施了一件件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
——累计投入103亿元新建改扩建学前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403所,积极整合编制,招聘引进教师1.1万名,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1.3万个。4.9万名“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分类建设的标准化要求,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8家县市人民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率稳定达到100%。
——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让11.67万户群众住上了“安全房”“放心房”,农村C、D级危房全面消除。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程,1.47万户7.51万搬迁群众安置住房建成率、入住率均达到100%,实现就业3.47万人、户均2.36人。
——实施186项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7项水源保障工程,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以上,供水保障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饮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改造棚户区7.6万户、老旧小区1.3万户,拓通城市断头路47条,5G网络覆盖县市城区,18.94万人享受农村低保。
打赢脱贫攻坚战,还凝聚着东西部协作的“山海深情”。
厦门市全面落实“六大任务”,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协作机制,从教育、医疗、产业、就业、消费、人才等全方位发力,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近40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385个;济南市投入11亿元援助财政资金,在我州实施了368个项目,42家鲁企落地投资投产,吸纳就业千余人,打出了一片东西部协作的新天地。
中央统战部、国台办、国家地震局、国家医保局、中国银保监会、中建集团、中国石化、南光集团等8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全力以赴开展定点帮扶工作,累计落实帮扶资金7.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81个,中国旅游、华侨城集团、华润集团等14家央企与临夏州开展合作;方大集团、华谊兄弟、普乐方、凯帝斯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认真开展“万企帮万村”,发扬“光彩精神”,为临夏州打赢脱贫攻坚战标注了“企业符号”。
合力攻坚,换来的是一张精彩的脱贫答卷——
全州8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夺取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临夏各族人民历史性摘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脱贫攻坚让临夏大地换了新颜,群众告别了贫困。在全面转入巩固提升阶段后,我州着眼“十四五”,站在全面小康的基石上,乘势而上开启乡村振兴,吹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号角。
州上立足脱贫地区实际,主动适应“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形势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政策要求,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乡村振兴“五大任务”,在不断壮大乡村产业、开展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治理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截至目前,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正稳步有序推进,2021年全面完成3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庄创建任务,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2亿元,5个示范乡镇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63亿元,2个示范县累计投入资金8.71亿元。
这几年,我州在干部群众中扎实开展“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活动,帮助群众树牢自力更生、感恩奋进、勤劳致富的信心。同时,深入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推进“三大革命”,美化人居环境,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陆续移除乡村振兴征程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回首波澜壮阔的攻坚历程,所有人倍感振奋;展望幸福美好的未来,所有人信心满满。站在新的起点,全州上下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紧盯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奋斗目标,踔厉奋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奋力谱写新时代临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