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马琼洁)12月10日,记者从提交州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的《临夏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获悉,2022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同比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同比增长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5元、同比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27元、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19.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2亿元。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统筹调度全州各类资源,州县乡三级指挥体系协同联动、扁平化运行,州县各级干部下沉疫情一线,日夜坚守、精准防控,防止疫情扩散,全力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3.36亿元,实施方舱医院、定点医院、核酸检测中心和隔离点建设改造,加大流调、采样、检测人员培训力度,全州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20万管,建成10座方舱医院,救治床位总数达到4931个,符合条件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实现全覆盖,疫情防控屏障不断加固。
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消除1.1万户5.4万人返贫致贫风险。全州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9%,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97.8%,脱贫人口参保率100%。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村庄规划372个,完成5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46个省级示范村建设任务。投资10.04亿元实施安置点基础设施等项目24个,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3.8万人。东西协作深化拓展,济南市落实财政援助资金5.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1个,累计引进鲁企51家,消费帮扶金额9.12亿元,厦门市直接采购和帮助销售金额3.2亿元,8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直接投入和援助物资折价1.86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0个,消费帮扶3.84亿元。
有效投资稳健发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补短板、增后劲的有力抓手,全年共实施重点项目834个、总投资2166亿元,完成投资43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两年领跑全省。谋划储备3191个项目、总投资8588亿元,项目储备数和投资量居全省前列。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102项重大工程,谋划储备重点项目1518个、总投资3692亿元。立足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谋划储备重大项目454个、总投资6957亿元。全年全州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25.1亿元、资金量创历年之最,专项债券资金55.9亿元、争取额度位居全省第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21.6亿元,支撑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增长。
产业培育日益见效。围绕打造沿太子山旅游大通道和环炳灵湖旅游精品线路,沿线布局开发康乐县草长沟等精品景点,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46亿元。全州粮播面积达到186万亩,特色种植面积达到177.2万亩,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99万头、903万只。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22家,新申报认定“甘味”品牌9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3个。“5540”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5.58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全州规上工业产值的76%。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初步实现“一县一园”集群发展格局。完成品牌餐饮门店756家,成功争创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国际(丝路)美食名城”。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91个,成功引进普洛斯集团、上海电气、中国电建等500强企业。
生态底色更加鲜明。黄河战略纵深推进,争取到黄河专项中央预算内和财政奖补资金2.2亿元,落地实施永靖县盐锅峡库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等8个项目。协同推进黄河和兰西城市群两大区域战略,谋划储备项目219项、总投资905亿元,其中37项被纳入省级方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平方公里、河道75公里,完成营造林面积50.8万亩、公路沿线绿化美化1109公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完成省上下达的能耗“双控”年度目标任务。
民生福祉保障有力。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08万人,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8.4万人,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新建或改扩建学校129所,新增学位1.5万个,持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教育集团交流合作,开展联合办学,353所临夏学校与济南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补充学科教师2300名,培训1.5万名。积极构建“一县一校一中心”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与职业技术学校实现剥离,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建成州传染病医院、临夏市疾控中心等州县医院,全力推进州中心血站迁建等项目,引进医疗紧缺人才384名。改造棚户区3.6万套、老旧小区7152户,新增公共停车位1.8万个。
改革活力持续释放。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调整下放行政许可事项975项,审批时限缩减到80天以内,全程网上可办率达到100%,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71万户。投入运营州县(市)智慧中心,配备完成乡镇(街道)自助终端,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提速。加强政银企对接,金融信贷不断加力,打出税费支持政策“组合拳”,助企纾困精准及时。制定推进兰州经济圈、兰西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围绕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推动央企项目落地发展,与13家企业初步达成合作项目(事项)126项,完成和在建项目107项,形成了企地合作、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