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好飞 通讯员 何燕娜
金秋,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的百亩树莓迎来丰收,一颗颗圆润、饱满、红紫相间的果实点缀在绿叶间,煞是好看。小树莓已成为该村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引擎”。
达沙村树莓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利云告诉记者,该村种植树莓100亩,一年可吸纳本村剩余劳动力和无法外出打工的群众500多人次。
树莓种植是掌子沟乡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抓手之一。近年来,该乡坚持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形成了特色种植和牛羊养殖等多管齐下的产业发展态势,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该乡牛存栏9680头、羊存栏19208只、禽类存栏19687只,规模化养殖场12个、养殖户320户,在7个村成立了产业扶持合作社,带动本乡及周边300多户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在临夏县壮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的牛舍里不时传来此起彼伏的牛叫声,饲养员正忙着打扫牛圈,给牛添草加料。“自2018年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养殖牦牛80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100多头。我们通过农户入股分红和玉米秸秆回收,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效益。”合作社负责人马永忠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临夏县壮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产业扶持+种植养殖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模式,通过劳务用工、饲草料种植、农户秸秆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和地边杂草收购等方式,为全乡755户群众搭建了平台,实现了牛羊销售及生产资料的统一购买,并开展与牛羊养殖、销售有关的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掌子沟乡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领群众种植树莓、甘蓝等经济作物,重点打造牛羊养殖产业,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焕发出乡村振兴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