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玉兴 马博文
饮用水、多功能充电器……宽敞明亮的房间内便民设施一应俱全。今年以来,州总工会落实省列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建设任务,为全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一个幸福港湾。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临夏市滨河路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看到两位外卖小哥和刚轮班回来的环卫工人在喝水聊天;一位快递员正在给手机充电……整个房间干净整洁,温馨惬意。
“为把驿站打造成户外劳动者的歇脚地、加油站,真正体验到暖心服务与贴心关怀,我们规划建设的驿站内设有休息区、母婴区、洗漱区等功能区”。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主任朱胜旭告诉记者,驿站还提供了多种配套设备,努力提升新业态劳动者归属感、幸福感,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爱劳动者的良好氛围。
章国志已从事快递行业近10年了,因为有了爱心驿站,他有了可以歇脚的地方。正在给手机充电的他说:“以前,我们充电很不方便,爱心驿站建成后,不仅可以随时充电,累了也可以休息一会儿。感谢工会给我们提供的暖心服务,让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的投运,给像章国志一样的快递员、网约送餐员、货车司机、出租车司机、环卫工、市政维修工和绿化工等户外劳动群体提供了“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温暖港湾,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特别实用!劳动者驿站帮了我们大忙!”刚搞完卫生的环卫工刘正胜在驿站休息。工作休息间隙,他都会来驿站休息一会儿,驿站内的淋浴间让他最为满意。跟记者聊起感受时,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驿站就像我们的家一样,不但能遮风避雨,下班后还能冲洗一下,工会真是我们的‘娘家人’”。
据州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建设是省委、省政府2022年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也是我州为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具体举措,驿站建设充分考虑了区域分布、行业分布、服务功能等因素,以广覆盖、多领域、多层次为目标遴选布局,力求驿站能服务更多更广泛的劳动者,有效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劳动者幸福指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8月底,我州已全面完成8所省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建设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40.57万元,形成了县区有覆盖、各领域新业态劳动者均涉及的工作格局,预计全年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达8.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