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10月13日

永靖的地名

◇姬良淑

故乡,是我们从小生活的地方,故乡的地名也不止一个,去了国外,故乡是中国;去了外省,故乡在甘肃;去了其他市州,故乡在临夏州;去了其他县市,故乡在永靖……虽说是故乡,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你没有到过,就像有的北京人没去过八达岭长城,有的兰州人不曾去过白塔山,永靖也有人没去过炳灵寺。你所熟悉的也许就是那一方小天地,山山洼洼不一定都去过。更何况,上学工作不一定在故乡,要不歌里怎么唱“到不了的地方是远方,回不去的地方是故乡”。

对于个人来说,名字就像是一个特定的符号。点到这个符号,其他人就会很自然地对应到个人身上,并且生出跟这个人有关的情感。对于一个地方来说,亦如此。地名不仅仅是指代空间方位的地理符号,更是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的留存。永靖的地名有多种命名方式,结伙而居,以姓命名;依地而居,因势命名;民族杂居,音译命名,等等。

永靖的村庄名字里以姓氏命名的比较常见,有时姓氏后带“家”,以单姓命名的村庄如刘家、尤家、焦家、芝家湾、马家湾,同姓聚居的两个村庄,会用“上下”区分,如上金家、下金家,以双姓或多姓命名的村庄如肖赵家、高白、朱王、杂姓,等等,不胜枚举。如此普遍的姓氏村存在,说明宗族观念强烈,宗族相近聚居的现象较为普遍。

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地为地方命名,是自古代就流传下来的命名规则。永靖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名里很多带有“岘”“梁”“岭”“塬”“沟”“台”“川”,如红岘子、红豁岘、神树岘;木家梁;三塬、马路塬、尤塬;岔子沟、大湾沟、小茨沟;红柳台、鸡儿台、黑台、三马台;小川、大川、罗川、魏家川、白川……这都是来自黄土高原的馈赠,是大自然修在黄河边的阶梯,数层河谷阶地造就了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岘梁岭”都指不太高的山,“塬”是平坦的黄土高原地面,“川”是塬面下的河谷平原,也是黄河留恋107公里的印记,小时候爷爷奶奶讲“(刘家)峡里”“塬上”,我充满疑问,为啥不是“峡上”“塬里”?后来我才知道,峡在两山夹水的地方,出了峡,就是广阔的川地,海拔低,用“里”,塬在半山,海拔相对较高,用“上”,不同的黄土地貌,连用的方位介词都不一样。有时,口语里叫一些没有名字的“梁嘴坡沟”,总是亲切叫“梁梁”“嘴嘴”“坡坡”“沟沟”。我的祖辈们以前生活在川里,后来搬到了塬上,但地名里依然保留着“川”的字眼,也许是对“川”的眷恋,因为从地理条件讲,川里的土地便于灌溉,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

永靖地名里也有从其他民族中借用过来的词汇。几年前,我在一民国时期的地图上发现了一个地名“哒什哱啰”,看它所处的位置,就在永靖境内,但我没听过这个地名,很疑惑,后来翻看资料我才知道“哒什哱啰”就是现在的三条岘乡的“塔什堡”,在《永靖县志》里说“哒什哱啰”属于蒙古语词汇的借用,是“青砂石头沟”的意思。藏族语言借用最熟悉的就是“叭咪山”“炳灵寺”。“墩大肚”“尔格土”属于吐谷浑语,前者意为“山岭前的平地”,后者意为“崖坎根”。这些地名都是多民族在此生活过的活化石。

也有其他诸多命名方式。一些地名混合了人们的主观情感,如胜利、团结、向阳、光辉、永乐、仁和,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一些地名用动物命名,如野狐湾、老虎屲、骆驼巷、鹁鸽岘、鹦哥嘴、黑老鸦顶,也许此处以前多动物,也许此处地形像某动物。一些与植物有关,如杏树沟、胡麻坪。

有的地名有多个说法,从不同的角度都解释得通。如王台镇有个“塔拉坪”,据《永靖史话》中讲关于“塔拉坪”地名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说“塔拉”二字是藏语“扎娃”的译音,意思是穷苦人居住的地方;二说在炳灵寺石窟有一座很高的石塔,而这个村庄与这座石塔顶一样平,因而被称之为“塔拉一样平”,简称“塔拉坪”;三说这里过去是一片草地,旱獭很多(这里的人们习惯把旱獭叫作獭拉),故称为“獭拉坪”。由于没有早期的文字记载,只是一代代口耳相传,这些解释也都似乎合乎情理。

永靖的地名质朴通俗,有股黄土地的憨厚劲儿,充满了浓浓的乡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村名地名的存在,又何尝不是代表着一种乡愁?有时我很好奇,今后也许这片土地会进行新的开发,坡坡坎坎、路街巷道是沿用以前的名字?还是重新命名?我们经常会填写各种表格,有时“籍贯”里填的地方离我们甚远,“家庭住址”也会经常变化。或许,唯有看到家乡的地名出现在新闻,听到家乡的地名被人提起时,条件反射般的,忍不住多看几眼、多听一会儿,就像提到我们自己的名字,就像在台湾的地图上看到了“永靖乡”,如此亲切,总有一股暖流涌上。

--> 2022-10-13 ◇姬良淑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78999.html 1 永靖的地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