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军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面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
规律认识更加深化。党中央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提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绿色变革指明了方向。
谋篇布局更加成熟。从战略部署看,把“美丽中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绿色”纳入新发展理念,把“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更加系统,也更加成熟,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描绘了蓝图,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憧憬。
体制制度更加完善。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制定了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党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补偿制度、河湖长制、林长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安排,生态文明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为临夏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全面绿色转型迎来大发展。以临夏为例,临夏地处黄河上游流域核心区,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十年来,临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始终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巩固提升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加快构建太子山沿线、刘盐八库区和洮河广通河流域、大夏河流域、黄河干流流域“一线三库三大流域”的生态治理布局,集中精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双碳“1+N”政策体系,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提升既有建筑能效水平,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积极推进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道、绿色空港建设,为实现临夏地区的全面绿色转型打下坚实基础。自生态文明的理念提出以来,临夏的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生活在河州大地,游憩于山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所行之处皆是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十年来,全州累计完成185个农村连片整治项目,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水炉等燃煤设施667台,建成了11个煤炭集中交易市场,完成10.67万个土炕、土灶和小煤炉冬季清洁取暖改造,淘汰老旧机动车辆15446辆,全州155家砖瓦窑厂全部安装了除尘脱硫等环保设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184天,优良天数占比提升到86.8%。以构建生态廊道、绿地斑块为骨架,按照点、线、面的绿化思路,构建大环境空间景观绿化格局,成就了开门见绿、推窗见景、出门进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公园城市”,一个个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生动范例,为临夏人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向世人展现了临夏人助力构建城区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宜居新天地的决心。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虽然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却是当前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步者、领跑者,这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定将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临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临夏州委党校(临夏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