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09月06日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盘点临夏近年来的民生改善,成绩不凡。清一清项目,高质量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供气供暖、停车场建设、临夏市拓通47条“断头路”等民生实事;比一比投入,民生年均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数一数钱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9.1%;掂一掂“饭碗”,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3.8万人;看一看教育,引导动员4.9万名“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11.27万个,有效缓解了入学难、择校热、大班额等问题;盯一盯卫生,州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州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8县市人民医院均达到二甲标准……

一项项惠民政策的出台,一个个惠民项目的实施,一件件惠民实事的办理,事关百姓生活的“老大难”问题已经解决或者正在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每项民生指标都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续攀升,处处回应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民心是杆秤,民生是秤砣。实践表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既能有效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调动群众参与和支持发展的积极性,又能为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没有“完成时”,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立足于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描绘的民生新蓝图,让人振奋、令人向往。

守好民生“幸福线”,必须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秉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理念,按照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目标要求,下足“绣花”功夫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

守好民生“幸福线”,必须要加快振兴临夏教育。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规划、统筹做好学校新建、改扩建、撤并等工作,每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5万个;加强各级教育局局长、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提质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现有职业院校,推进各县市“一校一中心”建设,加强与发达地区职校和培训机构的对接合作,努力在职业教育发展上实现“弯道超车”。

守好民生“幸福线”,必须要全面推进健康临夏建设。深化医药卫生和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医联体、医共体、药联体布局,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普惠共享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群众医疗就诊费用大幅降低;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和能力建设,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

守好民生“幸福线”,必须要织密织牢保障网。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就业服务、城乡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和住房保障体系,关心关怀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与全面健康深度融合;必须要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下功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化认识,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实际行动绘就民生幸福“新画卷”。

--> 2022-09-06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76860.html 1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