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今年9月1日是第16个“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宣传主题为“‘三减三健’健康相伴”。时值夏秋换季,记者就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采访了州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马哈娃。
马哈娃说,“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这些耳熟能详的口号,随着“健康临夏”建设的稳步推进走进了千家万户,健康理念也逐步融入群众的方方面面。但理念的改变,需要持续推进。
“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盐不应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食用量为25—30克,每天摄入糖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马哈娃说,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目前我州多数群众家庭由于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等原因,不少人在日常饮食过程中,很容易过量摄入盐、糖、油。
马哈娃说,大家每天摄入的盐、油、糖,并不只是那些可以直观看到和摄入的一小部分,而是更多地存在于其他包装食品当中,如碳酸饮料、甜点、酱制品等等。盐还可能隐藏在你感觉不到食品中,比如方便面、挂面、面包、冰激凌等。大家一定要认识到高盐、高糖、高油饮食可能带来的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风险,积极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应当怎么做?马哈娃说,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和心理平衡4个方面。
合理膳食:一日三餐要涵盖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及坚果、烹调油和盐这几类食物,平均每天吃不同品种的食物要达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饮食要有正常的规律,应当有度,不宜吃得过少、过饱或者过凉、过热;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使用公勺公筷,防止传染病。
起居有常:成年人每天要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最好在23点前睡觉,睡前尽量不要玩手机、吃夜宵,中午应当午休15至30分钟。
动静结合:不同类别的运动将带来不同的健身效果,运动最好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运动伤害。要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持之以恒地参加运动必不可少。建议根据自己的体质健康、运动能力等,制订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
心理平衡:现在大家生活压力大,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经常入侵日常生活,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大家要注意平和心气,保持正面思维,以主动、乐观、进取的态度去思考和行动,坦然面对事物的变化、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事情。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排解压力、缓和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心态。
马哈娃提醒,秋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初秋的饮食养生应当以滋阴润燥养肺为主,少辛增酸助敛肺气,可以吃一些百合、山药、莲藕、蜂蜜等,还可以吃适量的葡萄、橘子等酸性水果,饮食应当做到清淡易消化。
饮食均衡、睡眠充足、添衣适度……马哈娃倡议,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在方方面面,从今天起,一起摒弃不良习惯,努力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