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瑞鹏
这十年,临夏坚决扛起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政治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决心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创多年来最好水平。
这十年,临夏依托“生态”,不断壮大绿色衍生产业,经济质效明显提升,以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推动绿色转型,为推动临夏经济量级跨越、能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十年,临夏绿色风尚落地开花,低碳生活日益成为主流,良好生态成为临夏最靓丽的名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明晰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
地处黄河上游的临夏,森林葱郁、物种富集,是一片生态沃土。近几年,大夏河三十里牡丹长廊沿河处、永靖黄河湿地等候鸟栖息地成了“网红打卡点”,不少市民、游客在这里驻足观鸟、摄影,与迁徙的候鸟共同欣赏山水美景。保护好大自然赋予临夏的绿色生态禀赋,是临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临夏是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的组成部分,其生态屏障功能直接关系到兰西经济圈乃至黄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然而,发展速度不够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临夏最突出的问题,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仍然是临夏最大的州情,全州上下期盼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州委州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体系,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了《临夏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临夏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临夏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临夏州污染防治攻坚方案》《临夏州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贯彻意见》《临夏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临夏州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指导。
放手作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
思路既定,临夏便放手作为,着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路子。
2021年冬,太子山保护区东湾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整理红外相机数据时发现,安装在直沟人工落叶松林的一台相机记录了狍鹿、野猪、豹猫等大量野生保护动物结群穿林的视频。随着野生动物栖息地持续修复,鬣羚、梅花鹿、马麝等众多动物得到了有效保护,各类野生动物的活动明显增多。
野生动物增多,说明生态环境结构日趋向好。越来越多的群众也依靠优美环境享受到了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旅游大通道、太极岛、白桦林等旅游线路及景点接连“出圈”,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给群众带来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收益。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今年1至7月,临夏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值为6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为33微克/立方米,6项污染物年均值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184天,优良天数比率为86.8%。土壤环境质量安全可控,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为了打好“三大保卫战”,近年来,全州共淘汰各类燃煤锅炉1336台1798.45蒸吨,47台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完成提标改造,累计完成11.72万户土炕、土灶和小煤炉清洁能源改造,2137户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淘汰注销老旧机动车55256辆;建成12个煤炭集中交易一级市场,配套建设221个二级配送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整治“散乱污”企业34家,淘汰砖瓦轮窑企业155家;4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均已建成投运,8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均稳定达标运行;全州37个饮用水水源地均完成规范化建设,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均无排污口……
能源体系重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空间重塑,临夏统筹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
布新局。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纳米材料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到培育壮大,2022年全州计划新开工重点投资项目中,工业制造业占据20项,创历史新高。
看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以“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临夏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特色种植业面积已达176万亩。
看转化。突出八坊十三巷、炳灵石窟、“花儿”等文旅硕果,推动重大文旅项目建设,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全州国家A级旅游景区达28家,2019年更是被国际旅游联合会评为“最美中国旅游城市”。
内化于心——良好生态成靓丽名片
在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同时,临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变。
从2017年开始,临夏先后接受了4次环保督察。州委州政府将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研究部署,在一次次“刮骨疗毒”中,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推动整改任务落地落实。
督察期间交办我州的342件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我州的19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并上报销号,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17个问题已完成整改16项,剩余1项已向省整改办上报延期报告;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21项问题中,已完成整改17项。“绿盾”专项行动的58个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从正视问题开始,一个个整改任务落地见效,一个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我州深入实施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累计改造卫生户厕15.6万座,创建清洁村庄540个,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实现生活垃圾跨区域转运处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个个数据,标注砥砺奋进的十年,良好生态已成为临夏最靓丽的名片。
使命在肩、责任在前。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临夏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专注发展的战略定力,继续奋进新征程、担当新使命,为加快建设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山川秀美的幸福美好新临夏努力奋斗。
记者手记:
这些年来,我州经过合理规划和引导,绿色生态产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少群众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第三产业增加值235.6亿元、增长7.4%。全州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95.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6%,生态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发展生态经济,究竟能够给一个地方带来什么?“生态经济上来之后,对老百姓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州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举例:以前,村民防火意识不强,总有人在林区抽烟,地方每年要组织很多人手用于森林防火。自从生态旅游发展起来后,大家意识到游客是冲着好生态来的,在山上抽烟万一引发火灾,不仅要负法律责任,还会烧掉自己甚至全村的“饭碗”。现在,山上吸烟的现象在当地基本消失了。
享受过生态的好,才知道保护生态的重要。吃上生态饭的地区,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广河县玉米种植,大量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使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和物理除虫方法,不仅保护了土壤和水源,也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再加上“粮改饲”,农产品单价上去了,收入也随之增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些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现在,黄河湿地、太子山旅游大通道等都是临夏的名片,“牛羊菜果薯药菌花”也在大城市卖上了好价钱。而这些正是这十年来,生态环境变优带给临夏最直观、最纯粹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