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俊清
“直播间的家人们,下午好!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款产品,这是我们和政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之下重点打造的一款特色农产品:赤松茸。它的做法简单,一会儿我给大家演示如何用它做出美味可口的赤松茸炖土鸡,粉丝朋友们可以到我的‘小黄车’下单。”前不久,这场广大粉丝期盼已久的“书记直播”大获成功,而这只是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党支部书记杨胜强直播的其中一场。
在这场直播中,他不仅到村里的百亩赤松茸基地带领网友一起体验采摘的快乐,而且还在风景如画的山水间支起锅灶亲自下厨,展示蒜蓉赤松茸、爆炒土鸡等一些美食的制作过程,进一步对和政的特产、美景、美食进行了宣传和推介。期间,他不时地与网友连线沟通,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实现了“小直播”打通农产品销售“大市场”。
多年前,咀头村因吃水难、住房难、行路难一度成为全县的“落后村”,而在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样板村”的路上,一走就是十年。
2012年2月,杨胜强组织成立了和政县大学生兴农养殖营销专业合作社,并筹措资金,邀请国家、省州相关专家为全县2000多名农村青年培训农业实用技术,鼓励他们创业,短时间内带动全县兴建了10多家养殖场。十年来,他毫无保留地为更多的养殖户提供免费咨询和技术服务,为合作社打造了自主品牌“和政羊”。
2013年,杨胜强投资480万元修建良种羊繁育基地。2017年,合作社年出栏优质良种羊5000多只、土鸡4万余只,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直接带动500多户群众户均增收6800元左右,其中贫困户就有120多户。
2020年,杨胜强以大学生合作社为主体,实施“嘴头馋”品牌土鸡产业扶贫发展项目,年出栏土鸡20多万只,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利润600万元左右。
2021年11月,杨胜强将自己精心打造的价值千万的企业作为股份,组建咀头村集团公司,计划打造一个在全省叫得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发展步入快车道,但如何延长养殖产业链成为咀头村着力突破的重点问题。
一位慕名而来的游客吃过“嘴头馋”土鸡后询问道:“这么好的鸡,怎么不开个农家乐,让游客来品尝?”听到这句话,村干部们萌生了打造农家乐的想法。
2017年,咀头村引进碧水天缘、仙客来、梨园山庄三家餐饮公司,并利用省财政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入股分红,每年村集体分红4.5万元,安排70多个岗位,让村民实现就近务工增收。此外,咀头村率先在全州创新村企与村集体经济混改,成立东创集团,下设6个子公司,涵盖餐饮、培训、养殖、种植等8个板块的业务,直接帮助本村200多人务工就业。梨园山庄依托当地资源,将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从散养鸡、农家乐扩大到集观光、餐饮、娱乐、住宿、采摘、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旅游为一体的体验型乡村旅游综合体,“嘴头馋”土鸡也成了农家乐的招牌菜。如今,全村发展了农家乐两家、67间房,并修建了民宿,创办了咀头客栈。
村民钱包鼓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为了进一步美化优化生活环境,村民们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改建产业观光路12公里,修建了占地70亩的花海公园、100亩的开心农场,着力打造以乡村旅游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发展;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发挥农民主导作用,逐步塑造出“传承文明、民风淳朴、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风貌。
昔日条件差、发展落后的“后进村”,如今成了全州美丽旅游“样板村”,一栋栋漂亮的乡村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乡村道路平坦笔直……村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个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幼儿园、卫生室、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都建在了家门口,群众生活好不惬意。
盛夏时节,花海正盛。梨园山庄内一个个用竹子搭建起来的凉亭在梨树间若隐若现,远处通往山顶的栈道曲径通幽,这里成为游客拍照留影、品尝特色农家饭、体验趣味乡村旅游的打卡地。
记者手记: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是对脱贫成效的巩固和提升,如今,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乡村振兴交响乐章已在临夏大地奏响。咀头村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AAA级乡村旅游景区创建为契机,抢抓机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紧依靠“美丽咀头”旅游品牌,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开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