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正兰 通讯员 卢婷
初秋时节,走进和政县城关镇龙泉村,只见在一处空白闲置的墙前,几名画家正用他们手中的工具,全神贯注地凿坯、修光,进行艺术创作。几处创作完成的墙体上,一幅幅充满视觉冲击力的“3D高清大图”与周围整洁的民居巧妙融合,使人陶醉。在这里,一场乡村“变形记”正悄然上演。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以墙为纸,用浮雕、彩绘等艺术形式把文化元素展示给群众,既弘扬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活力。”和政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张定平说。
近年来,和政县利用乡镇村居闲置墙面,在保持原有村庄风格的基础上,运用彩绘、浮雕等形式,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等题材,不断挖掘、提炼乡村文化符号,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将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宣传画、标语展现在墙面上,涵盖乡村振兴、廉洁文化、非遗文化、道德建设等内容,将墙面打造成“会说话”的文化传承墙、美德教育墙、环境美化墙,让乡村既有美丽“颜值”,更有文化“内涵”。
风光旖旎的牙塘水库、栩栩如生的和政羊、图文并茂的农耕文化……多彩的绘图将普通的小山村装扮一新。一墙一文化,一画一风景,形象生动的墙体彩绘,是一扇扇传播文明的窗口,彰显出新时代乡村文化的内涵。
据了解,7月23日至8月6日,该县在大南岔河公路沿线美化40处面墙,完成160多幅作品,总绘制面积约为2200平方米。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村民们的连连称赞。
和政县用文化赋能乡村、提升乡村“内涵”,一面面寓意深刻、贴近生活的文化墙不仅扮“靓”了乡村,成为群众的政策明白墙、科普指导墙、文明传播墙,也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