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单位值班结束后,我独自一人步行回家。大街上空空荡荡的,这个高原小城没有昔日来来往往的车辆和熙熙攘攘的人流,除了沿街执勤点值守人员,也看不到行人。不时驰过一两辆车也是疫情执法车辆,整个城市静得有点出奇。
走到前河沿大旮巷门口,“嘎吱——”,耳边传来刹车声音。转身看见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马路边,“哧——”,车门被从里面推开,几个“红马甲”依次走下车来。有人从车上拎着一叠盒饭,有人在边上拿着一张手写白纸,核对盒饭份数,“前河沿社区执勤点10份”,随后用笔在手中的纸上打了一个勾,有人小心翼翼提着盒饭走进大旮巷深处。
疫情发生以来,每天在微信群和身边,都有许多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我收住了脚步,不由自主地向这几个人走去。
他们一行五个人,带头的一位中等个子,浓眉大眼,目光炯炯有神,额头上汗水涔涔。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开口,我唐突地问:“你……怎么称呼?”身边的一位年轻人指着带头的,先开口了:“这位是我们餐厅的马经理,他给我们开车。”我不解问:“你们这是?”马经理说:“我们给疫情执勤点的工作人员送点晚饭。”他语气异常平静,好像在做一件份内的事。这时我才看清白色面包车车头上挂着一块红色油布,上面用金黄色的大字印着“爱心餐配送车”几个字。
原来,马经理在本地经营一家餐厅,此波疫情来势凶猛,整个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餐厅关门停业。我问道:“你怎么想到要给防疫工作者送餐?”马经理抬头看着我,说:“也没啥多想。疫情开始后,由于市内通勤车也停运了,有些执勤点工作人员无法按时回家吃饭,有时在烈日下啃干馒头,心疼!我是开餐厅的,自然想到给他们做点可口的饭菜。”
说干就干。马经理立即召回已经放假回家的两位厨师和四位餐厅员工,从7月26日开始向前河沿社区、蝴蝶楼社区、王寺坝口社区、八坊社区卫生院等六个执勤点免费供应爱心餐。他们每天送午饭和晚饭两餐,每次150份至200份不等。
为了保证饭菜质量,马经理每天天不亮就前往菜市场精心选购牛羊肉、蔬菜等食材,确保食材新鲜干净,每餐不重样。“我们每次送餐前会与各执勤点沟通联系好用餐人数、菜品需求,尽量做些他们喜欢的饭菜。”马经理说:“我们做就要把事做好,让他们满意,安心投入工作。”隔着食品袋,我能闻到饭菜散发出来诱人的香味。
“疫情期间食品卫生安全尤为重要。”马经理一边指着车厢内食品存放箱,一边说:“我们从进料、加工、分包、运输、发放各环节严格按照专业规范要求和流程操作,人员消毒、车辆消毒,不能有一丝马虎。”马经理的语言很朴素,但是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他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他是为了顺从自己内心的一份善良,尽一位餐饮从业者在危难关头的一点社会责任。
在我们交谈过程中,一位穿着白色防护服的社区工作人员前来领取饭菜。工作人员感激地说:“马经理一日两餐都准时送到,给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饭菜可口味美,比家里的还好吃呢,十分感谢!”听到这儿,马经理拘谨起来,搓着双手对社区工作人员说:“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你们,你们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不分昼夜值守,辛苦了。”说完,他们上车了,急着要给下一站送餐。
等我回过神来,马经理他们的车已经开动了,向空旷的大街驶去。有人从车窗向我挥手,我也抬起了手臂。我还没来及问他们的名字,一个人站在街头,有点怅然。
这时,马经理的话语犹在耳畔,“愿疫情中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平安,愿我们的城市尽快恢复原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