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慧霞
5月27日至30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对于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日,就如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本报记者专访了州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陕国贤。
问:请您谈谈全州商务部门将如何贯彻落实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
陕国贤: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和巨大成就,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是全省上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续写新篇章的行动指南。
全州商务系统把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安排部署,深入组织实施,通过中心组理论学习、党组(扩大)会、党支部“三会一课”、干部职工例会等原原本本学习领会、精准把握内涵实质和核心要义的基础上,举行广泛辅导讲座、开展研讨交流,统一思想认识、力行学思践悟,认真对照所涉部署内容研究制定有效举措,引领全系统奋力拼搏、勇毅开拓、创新跨越,持续推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地见效,不断开创临夏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问:围绕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和思路举措,请结合本职岗位,谈谈州商务局将从哪些方面谋划落实?
陕国贤: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工作目标和思路举措,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贸易流通的诸多领域,作出了全新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商务作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联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我们将把握新时代商务工作“三个定位”,突出围绕四个方面做实做细、做精做优,进一步提升商务对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
深耕美食产业。聚力推进美食产业“七大工程”,深入挖掘临夏美食文化,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矩阵式宣传推介,打响叫亮“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加速高标准建设临夏美食示范店,鼓励餐饮门店发展新零售,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引领力。
加快成品半成品研发生产,通过项目支撑完善产业链,建设美食产业园区、美食街、美食村,形成促进二产、带动一产的美食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深化政府引领,加大宏观政策指导、产业规划制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健全完善产业体系,打通原料供应、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的全产业链环节,发挥协同效用,构建起互利共生的美食产业生态链,带动种养业、加工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强化金融支撑,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形成系统集成效应。
激发社会消费。紧盯市场主体,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实行“一企一策”,减轻企业负担、解决融资困难、加大人才引进、拓展产品市场。紧盯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施县城综合商贸服务、物流配送中心改造,开辟乡镇商业网点和村级便民商店,支持农产品市场、生鲜冷链、社区菜市场及产地批发市场等建设,提升改造特色商业街(区),活跃节会经济、夜间经济,打造消费聚集区。紧盯社零,深入推进农特产品、汽车、家电、成品油、餐饮及节假日促销等系列活动,加快批零住餐企业转限入库,稳固基数规模和增速。
壮大消费帮扶。稳步实施济南协作帮扶,推广福利定向采购,对接国企商超、专业市场展销名优特产,建立长期供销机制,逐步设立临夏特色农产品济南仓,通过“窗口”拓宽渠道,持续扩大县(市)济南消费帮扶规模。衔接先进物流企业来临考察,帮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协调各方发展一批临夏餐饮品牌门店、设立供应链、推广临夏特色美食,服务产业振兴。持续深化厦临交流合作,组织参加2022厦洽会,不断完善厦门临夏农特产品直供中心经营模式,扩大生鲜牛羊肉、蔬果及特色产品定点销路。积极组织我州企业参加济南电商博览会、电商直播节等活动,开展直播带货等电商促销活动,扩大我州农产品在济南线上销售规模。加强双方电商企业交流,利用对接活动、电商培训等相关活动,带动提升我州电商企业运营水平。积极组织参加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宣传推介我州特色中医药产品。
融合电商配送。实施广河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升级版,全州乡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和80%以上,激发运营内生动力,将邮政、供销、金融、缴费等纳入其中,扩展服务功能。优化农村电商配送,依托村村通邮工程,延伸快递到村。构建临夏县等四县电商同城配送县域端,支持本土商超、合作社、专卖店等融入,开展及时递送、县内配送、县外快递等服务。推行“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引导直播带货。加大电商实操实训,培育电商带头人,提升我州农特产品知晓率和美誉度。
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围绕这一目标任务,请问州商务局将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陕国贤: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从临夏商务来说,就是要做好深度融入这个新发展格局的大文章,坚持内外统筹,用足用好用活“一带一路”建设巨大机遇,切实依托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发挥通道、枢纽、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提升交流协作新机能,加快构建开放经济新体系。
一是扩大通道物流。按照全省通道物流产业发展布局,以适度超前、布局合理、整体优化的原则,加紧功能整合,扩大辐射范围、增进枢纽组织、强化循环联系,积极构建面向兰州、西宁、成都、拉萨四个方向的物流通道。加紧详规和报批,立项建设甘肃临夏物流园项目,依托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空港及中欧班列,扩大食品和民族用品出口,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集散基地。
二是完善物流网络。实施城乡高效流通行动,鼓励物流企业在城乡和村镇建立物流网点,健全双向畅通的物流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加速冷链物流发展,催生线上线下融合的冷链物流新业态,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联盟和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创新“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模式,开展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深化农产品产销衔接。打造中央厨房龙头示范企业,延伸“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链条。
三是活跃对外经贸。组织参加进博会、服贸会、马来西亚展览会、迪拜秋季食品展览会等国际展会,支持企业建设海外仓、展示展销中心等境外营销网络,搭建对外交流平台,争取在“一带一路”国家中实现进出口突破。推动跨境电商,培育自主品牌和特色产品出口市场主体,鼓励有一定潜力企业开展自营出口。争取引进境外投资,继续争取国际援助,形成双循环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