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07月30日

镜头下的农村防疫人

本报记者 马琼洁

7月26日,记者来到临夏市折桥镇折桥村,往日热闹喧嚣的村庄变得宁静,只有喇叭里循环播放着“非必要不出门、不流动、不聚集……”的疫情防控提醒。全村上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齐心筑起坚实的“防疫墙”。

镜头一:

今年54岁的河滩社社长马忠平又一次坚守在全村主要交通卡点,连续三年,村上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从未“缺席”。

“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马忠平和村干部们手持测温枪24小时严把村出入口。一到值班时间,他都会戴好口罩和手套匆忙赶往卡点值班,对进出人员一一扫码登记,并记录体温监测情况。

完成值班后,他也不闲着,继续到村上摸排、配送生活物资、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再三叮嘱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做好防护措施。

“大家戴好口罩,勤洗手,大门口别站,亲戚家里不要去……”在村里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马忠平劝导村民的声音。他说:“最开心的事,就是村民们自觉性提高了,看到大家防疫意识越来越高,我才能安心。”

镜头二:

本轮疫情发生后,大学生志愿者韩晓雪主动请缨,参加到村上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从排查外来人员的防疫工作,到村口巷道里耐心地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她事事放在心上。

村民的生活保障,是由村干部、志愿者组成服务队,提供每天必要的生活必需品配送服务,韩晓雪是其中一员。当一份份生活物资,送到村民家门口,她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

在全村核酸检测的时候,她早晨7点就赶到核酸检测点开始工作,通知村民分批进行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告知核酸检测流程,提醒戴好口罩,保持1米间距,做好自身防护。随后,她配合工作人员登记采样人员信息,并对核酸检测管标号,确保核酸检测有序进行。

“我们配合支持你们的工作,有你们在,我们心放下了。”听到群众的这些话,韩晓雪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和决心。

镜头三:

这些天来,折桥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变得非常忙碌。人员排查、交通管制、物资保障……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24小时坚守在防疫一线,全身心倾注在疫情防控上。

每天,马福荣带队巡查、宣传引导、走访派送物资。河道管控、交通卡点、村社道路处处可见他的身影。“全村设有三个卡点,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我们村人员构成复杂,必须排查清楚。我们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保障村民安全。”马福荣说。

他一边马不停蹄在村内巡查,一边用电话处理各项村务及村民诉求。他说:“我们只有把好每个关口,落实好每一项疫情防控措施,才能坚决阻断疫情输入风险,全村人的健康和安全就有保障。”

--> 2022-07-30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75258.html 1 镜头下的农村防疫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