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07月30日

妇幼大白的“疫”线坚守

本报记者 马茹萍

这次启程如同以往,没有惶恐、没有犹豫,只有团结一心打败病毒的决心。

7月19日上午一上班,州妇幼保健院外科主任王鹏程就接到通知:“半小时内紧急集结支援广河县妇幼保健院。”

来不及跟亲人告别,他带着妇产科、外科骨科、放射科和超声科等科室的医生及助产师、临床护士共37人,紧急奔赴广河县。

19日下午,王鹏程所带的支援团队进驻广河县妇幼保健院,当天就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开始诊治病人。

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尤为重要。诊疗工作开始后,王鹏程进一步梳理诊疗流程,提醒支援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普外和骨科的病人,经过处理对症治疗后,能回去的就让病人回家观察,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我们联系转到州上或县上的定点医院。”王鹏程说,作为骨科医生,几天下来,他已在门诊接诊数例骨折患儿,均采取手法整复、石膏固定的方式予以治疗,缓解了患儿的病痛。

在广河县妇幼保健院的角角落落,都能看到州妇幼支援队员们忙碌的身影。高温下,他们穿着防护服,不分昼夜、随叫随到,有效解决了疫情期间群众的医疗需求。

妇幼保健院主要以妇产科方面的工作为主,州妇幼支援队队员、州妇幼保健院分娩中心护士长汤亚男的主要任务是和主治医生共同承担诊疗、助产工作。

19日晚,她接受的第一个任务是给一位即将临盆的产妇助产。工作过程中,防护面屏上起了一层雾气,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她顾不上这些,全身心投入,帮助这位产妇顺利产子。

“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啼哭声,产妇顺利生下宝宝,此刻我心中只有欣慰和满足。”当晚,汤亚男帮助接产了3位产妇,脱下防护服时,已是第二天早晨9点多。

在汤亚男的抗疫日记中,她这样写道:“作为一名助产师,‘团结、协作’早已深入骨髓。即使厚重的防护服打湿贴身衣物,雾气连连的护目镜增加操作难度,因难免的陌生、紧张而备感时间缓慢,我们也不妥协、不懈怠,认真查对、规范操作,同伴间的相互鼓励更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自支援广河后,州妇幼的每一名医生、每一名护士都积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克服心理压力,快速熟悉业务,有条不紊地投入到工作中。“我的队员中有些是00后,有的还没结婚,面对这场疫情,大家没有退缩、没有抱怨,努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当记者问到这些日子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时,王鹏程眼里泛着泪光,坚毅地说道。

截至27日,州妇幼支援团队已在广河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工作9天,共接诊各类病人300多人,接生产妇60多个。并在州人民医院的帮助下,搭建起了发热门诊、急诊广场,便于广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核酸超过24小时的危急病人和发热病人。

“有了州妇幼37人的支援团队,我们进行了各类病人的救治工作,使得全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广河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张茹云告诉记者。

--> 2022-07-30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75247.html 1 妇幼大白的“疫”线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