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瑞鹏
24小时全天候运转,电话声、键盘声此起彼伏……广河县公安局疫情防控流调溯源专责组办公室彻夜通明。
7月15日15时,62名民辅警已经在这里度过了整整48小时,大家不停地进行电话访问、线上研判、复核数据,忙碌而有序。
面对本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穿透能力强、迭代时间短,流调溯源面临异常严峻的考验。广河县流调溯源专责组设立流调溯源、大数据核查等工作专班,像“大脑”神经中枢一样对前方指挥部、现场流调组等一线流调员的工作进展及时进行“后方支撑”。形成完整流调报告,做到时间轴、停留点、接触人员、接触情形“四个全见底”。
“以往经验就是溯源头,追密接。但是这次的奥密克戎病毒传播速度太快,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原有工作经验基础上再强化,不仅要控人、断链,同时以流调精准指引防控,实现控群体、控局势、控风险。”广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马福贵说。
“时间太宝贵了,每晚一分钟,都可能贻误最佳战机,造成更多不可预估的后果。”流调工作人员盯着电脑屏幕,分析关联信息,形成研判报告,“这次涉及场景复杂,日均人流量高,以最快速度找到关联人、风险点,才能跑在病毒前,切断传播链。”
“10分钟出流调对象大致轨迹、2小时出初步流调报告、4小时掌握风险链条基本情况,且不漏一人!”县公安局合成作战中心主任马仲霞时不时按揉太阳穴,让自己保持清醒,连续通宵作战的她困了就去洗把脸,再回来继续工作,“比如1号病例在何时何地待了多久,用时多长时间,接触了哪些人,每分每秒都要对上,不能断开。完成的流调报告还要再次校验,确保没有漏洞……”。经过寻踪,发现该病例曾进出台球厅。很快,相关密接人员信息便已全部汇总,管控到位。
在县公安局流调中心办公室,许多人的办公桌上都放着眼药水、肠胃药,浓浓的咖啡还没来及趁热喝就已经凉了大半,大罐的茶叶已经见底……一份详尽的流调报告背后,凝聚的是众多流调员昼夜坚守、从海量涉疫信息中抽丝剥茧的辛劳。
对于“难啃的硬骨头”,流调溯源组围绕高风险地区和新增病例实行重点攻坚,线上流调、现场流调同步开展,第一时间查清轨迹和停留点,确保“新增现结”。
在重点攻坚排查指引下,追查转运也紧跟步伐,快速完成。“如果混管检测阳性人员散落在社会面,会存在很大的未知风险,我们从接收信息、上门控人、转运隔离到核酸检测,整个环节要在4小时内完成闭环。” 该县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马良平说,疫情初起时,县公安局流调溯源专责组集中优势警力火力全开,用最快的速度找出了6名阳性病例,防止了病毒外溢扩散。“我们在与病毒抢时间,必须以快制快!”
广河县流调溯源组按照快、严、准、细、实的方法,通过“流调追流动”,将疫情牢牢控制在最小风险圈内,上报指挥部精准封控、精准管控到小区、单元,最大程度确保“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平稳运行。“虽然病毒狡猾,但是我们拼劲十足、迎难而上,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马福贵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