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06月30日

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 奋力谱写振兴临夏教育新篇章

——州教育局局长张小林答记者问

本报记者 赵淑娴

5月27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近日,就如何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提高各类教育质量,全力促进教育更加公平更为优质,全方位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专访了州教育局局长张小林。

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全面深入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精心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请您谈谈教育系统将如何学习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

张小林: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全省教育工作发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的最强音,全州教育系统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扎实推进落实,以组织开展专题会议、辅导讲座、研讨交流、主旨演讲等方式,帮助广大师生学习理解和准确领会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内涵,通过校长讲给教师、教师讲给学生、学生讲给家长,带动全社会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同时,结合国家、省、州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创建优质均衡为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规范办学行为和强化教育管理为关键,拿出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有效推进教育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振兴临夏教育事业发展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未来五年甘肃省将实施“四强”行动,教育系统将如何服务于“四强”行动实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

张小林: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深入实施“四强”行动等思路举措,为临夏州更好融入全省发展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思路指引和政策机遇。我们将把提高各类教育质量、让群众更满意的目标要求置于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去考量和谋划,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特殊教育融合全纳、终身学习体系全面完善,开创各类教育协调、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健全完善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深化“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育健身、美育熏陶、劳动提能“五大行动”。持续增强坚持教育立德树人的政治自觉,坚定师生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增长知识学识见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紧盯我州学生逐年增多的实际,统筹城市建设和发展、流动人口变化的趋势,科学合理规划调整学校布局。各县城内规划建设2所以上高中、3所以上高标准初中和若干所小学,满足学生在县城集中上学的趋势,学校之间形成竞争发展的态势;加大投入办好县城教育园区,临夏市、临夏县城乡结合部规划实施临夏州教育园区项目,增加学位供给能力;按照每10万人建一所普通高中的标准和要求,规划建设和政县宁河高级中学、东乡县中学;集中力量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着力解决上学远、规模小、质量不高的问题;高度重视办好必要的教学点,解决部分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的问题。

三是规范学校管理,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抓好《临夏州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落实,持续加强学业质量监测,深入开展“五课”教研、走校教研、问诊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临夏州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强化学校文化建设,实现“文化立校、品牌树校”。深入贯彻落实“双减”工作要求,推进“双减”由“指标落地”向“质量提升”转变。持续开展全州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大力整治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环境。

四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教育专网建设,加强与国家主干网、省市教育网和学校校园网的衔接,按需扩大学校出口带宽。统筹数字资源建设规划,推广应用国家、省平台资源,持续完善州智慧教育云平台,健全区域资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融合机制。深入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教学应用,实现跨县市、跨学校同步授课、资源共享,帮助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缩小县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差距。

问: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我州如何加快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张小林: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高质量教师对于高质量教育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落实。

一是狠抓校长队伍建设。出台《临夏州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办法(试行)》《临夏州教育局关于校长竞聘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在全省层面聘请一批教学和管理理念先进、成绩显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长补充到校长队伍。建立梯队式校长成长体系,优秀的教师培养成为学校中层,优秀的中层作为校长的后备干部。加大校长培训力度,举办校(园)长能力提升培训班,提高校长综合素养和管理水平。

二是注重教师专业发展。健全“五级培训”(国培、省培、州培、县培、校培)制度,大规模开展覆盖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的各类培训。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州校长、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积极组织校长、骨干教师到外地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引进先进理念,拓展办学思路。

三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构建形成公费师范生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聘、基层特岗计划招聘等方式组成的多渠道、多层次人才补充格局,缓解教师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今年全年补充教师将达到2500名。同时,通过三区支教、轮岗交流、调整配备等措施,持续向乡村学校选派教师。

四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乡村从教20年以上评聘中级职称和从教30年以上评聘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等优惠政策,提高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的积极性。命名临夏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并成立工作室,科学规划教师发展职业生涯,掀起全州教育系统潜心教学、静心育人、人人争当“三名”人才的浓厚氛围。

五是持续加强师德师风。持续开展修师德、正师风、践师行、强师能、铸师魂,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聘任、奖惩、培训、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完善规范师德师风评价标准。

--> 2022-06-30 ——州教育局局长张小林答记者问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73301.html 1 凝心聚力 踔厉奋发 奋力谱写振兴临夏教育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