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玉兴 梁永吉
近日,记者走进广河县绿色高标准农业示范园试点项目现场,只见一片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田间玉米茁壮成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一片就是绿色高标准示范园试点项目,今年4月开始动工平整田块,将买家巷镇李家寺、曾家、买家巷三个村的817块小田、碎田平整成13块大田、整田,后续道路硬化等配套工程也同步跟上,保证年底前完成所有建设任务。”县农业农村局农田水利中心主任马国俊介绍说。
该项目实施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统一流转、统一耕种”的模式,打破了村、社、户地埂界限,集中连片创建了千亩绿色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建成了一个规划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先进、科技水平和产业集中度较高、集约化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绿色高标准示范园。
从空中俯瞰,这片孕育新希望的高标准农田更显规模,这些规则排列、整齐连片的农田,让人很难想到这里曾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小田”。如今,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之后,现代化技术得以大量应用,最大限度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通过集中连片管理种植,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升了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增产,也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创造了更多外出务工的机会。
“土地流转出去后,我们有了保底收入,这都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村民马哈力麦说,以前因为地形关系,耕种起来难度很大,现在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土地成了香饽饽,更值钱了。
“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就是要打通耕地壁垒,实现集约化生产,推行现代化耕作模式,降低土地耕作成本,保障农户增产增收。”马国俊说,通过项目的实施,园区作业全程机械化,不仅培育壮大了饲草产业,助推绿色种养循环发展,也为今后全县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广河县建成高标准农田7.7万亩,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3.2万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科技推广措施。目前,买家巷镇在李家寺、曾家、买家巷村建成高标准农田1000亩,其余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近年来,广河县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着眼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上档升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