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05月25日

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马丽亚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作为重要的民生保障部门,州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服务至上,始终以群众所诉、所需、所愿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促就业、强保障、惠民生,为推动全州经济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向全州人民群众递交了一份满意的民生答卷。

过去的五年,全州人社系统贯彻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扛起稳就业保就业重大政治责任,优化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夯实“稳”的措施,促进“保”的效果,确保了全州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端持续聚力,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扩征缴和保发放上持续出力,社保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在强化管理和深化改革上持续用力,人事人才服务创新不断;在预防和治理欠薪上持续发力,劳动关系保持长期和谐稳定,为我州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思路开拓有为

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就业优先,全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就业,一头牵着亿万民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近年来,人社系统全面落实各项支持就业创业的惠民政策,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大力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紧盯就业困难群体,扎实开展就业帮扶工作,全州就业形势总体好于预期并保持长期稳定。五年来,全州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1.94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累计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242人,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批、1486名;认真组织实施全国、全省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项目,累计招募三支一扶工作人员839名。

紧盯稳定增收,推动劳务产业发展突飞猛进。全州人社部门借助“春风行动”和“春风送岗位”活动,打造每年年初的劳务输转高潮,积极发挥中介作用,开辟劳务基地,以包客车、包火车、包飞机的方式,“点对点”服务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实现“出门上车门、下车进厂门”。五年来,全州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66.0251万人,创劳务收入548.05亿元。

坚持以技赋能,实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重要指示精神,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全州四大攻坚战之一,以推动形成大培训、大平台、大就业工作格局为目标,抢抓冬季农闲、春耕秋收返乡、夏季“两后生”毕业等有利时机,推行“培训券式”“嵌入式”“订单式”培训,对全州各类劳动力进行全覆盖、多样化、系统性的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实现技能培训“不落一人”,在培训学员与用工企业之间搭建双向自主选择平台,着力提升就业率。截至2021年底,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1.93万人,开展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8.49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9万人。 着力拓宽渠道,促进就近就地就业打开新局面。开发爱心理发员、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乡村绿化员等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13569个。引进效益好、能带贫的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推动扶贫车间向就业工厂升级,带动更多当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截至2021年底,累计建成扶贫车间277家,带动就业1125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5269人。不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全州共为10.93万名个人和99户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5.16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0万人。

深化东西协作,厦临、济临两地人社扶贫硕果累累。近年来,人社部门不断加强与厦门市、济南市及各区的联系对接,共同落实东西劳务协作目标任务。五年来,全州累计向厦门输转26371人,厦门帮扶就地就近就业和第三地就业41308人。截至2021年底,累计向济南输转劳动力287人,济南帮扶就近就业和第三地就业11915人。

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着力创造社保工作新转变

社保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五年来,全州人社部门紧紧围绕社会保险各项目标任务工作,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抓实社保扶贫,着力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累计为240.98万人代缴养老保险费17204.77万元,实现了应代尽代;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43.15万人,参保率达97.97%。

创新举措推动社保扩面,加大力度落实社保政策。近年来,人社部门以创新举措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实现动态应保尽保。截至2021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1.57万人,参保率达91.5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11万人,参保率达92.63%;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1.52万人,参保率达95%。连续5年调整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及时按规定上调失业金发放标准和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五年累计为符合条件的1014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6696.92万元,惠及职工69294人。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认真梳理国家、省、州关于社保费减免和援企稳岗相关政策规定,五年来,共减免社保费18478.67万元,其中,减免养老保险费11793万元,涉及1472户企业;减免工伤保险费2500万元,涉及1889户企业;减免失业保险费4185.67万元,涉及1493户企业。

统筹谋划推进养老改革,强化部署完成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举措,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迈出实质步伐。截至2021年底,全州机关事业单位实际参保673个单位、75931人,实际缴费75931人,缴费率100%,发放养老保险金362510万元,发放率100%。另外,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集中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全额缴拨,确保了基金省级统收统支。

制度创新破立并举

人事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着力点,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活力入手,落实特殊待遇、及时评聘职称、推荐高层次人才、开展等级考核,积极弥补人才支撑短板,全州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积极推进职称网上申报和评审,彻底打通服务专业技术人才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州专业技术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3人,省级优秀专家12人,省级领军人才(第二层次)3人,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杰出人才20人,州级拔尖人才100人,享受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15人。研究提高工资补贴标准,及时兑现增资政策,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资调整和退休人员调资。同时,对全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州人民医院等防控一线医疗团队给予集体记功奖励,对24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给予个人嘉奖奖励;完成了7家医疗机构27名援鄂人员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和11名援鄂临聘人员的正式聘用和备案工作;对全州参与疫情防控的667人次一线医务人员落实临时工作补助162.17万元,对其中27名援鄂医护人员按双倍标准予以落实。

权益维护标本兼治

和谐劳动关系开创新局面

五年来,全州人社部门紧盯根治欠薪不放松,以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主线,完善配套政策,压实各方责任。及时受理举报投诉案件,坚持欠薪案件“零容忍”,截至2021年底,全州共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案件(立案)62起,涉及人数1223人,清欠金额1498.2451万元,全州未发生50人以上的群体性讨薪事件和极端讨薪事件,根治欠薪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展望“十四五”壮丽征程,人社人将用果敢的作风传递出一心为民的温暖情谊,将用坚毅的步伐描绘出民生事业发展的美好愿景。

--> 2022-05-25 ——全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综述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71668.html 1 写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