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俊清
一幅幅项目洽谈的画面、一个个项目签约的场景、一幕幕项目动工的镜头,临夏发展的重要节点,都离不开招商工作的鼎立奋进。漫步这方热土,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滚滚热潮,处处感受到的是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
入临项目滚滚来,招商引资结硕果。五年来,全州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74项、总投资1438.85亿元,开工建设503项,完成到位资金719.82亿元。招商工作紧紧围绕“招商就是发展,引资就是建设”的理念,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着力创新招商方式、深入挖掘资源优势,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我州招商引资工作高歌猛进、捷报频传。
谋划推介出新招
立足临夏最新发展成果,积极营造全民招商氛围,深入挖掘政策优势明显、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商贸流通活跃、后发赶超势头强劲的优势,多渠道宣传临夏、推介临夏,进一步提升投资吸引,营造“人人都是招商专员、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
——全力洽谈引进招商项目。紧盯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大力开展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招商、专员招商,争取引进更多500强企业、“小巨人”企业,做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
——通过多种方式尽快对接洽谈,在疫情期间利用网络等新媒介开展“不见面”“云上”等招商洽谈,洽谈引进更多发展实力强、产业前景好的大企业大项目。
——做好节会招商,积极参加兰洽会、厦洽会、西洽会、进博会等节会活动,不断扩大对接企业范围,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做好临夏州专场签约仪式相关准备工作,力争实现更大突破。
——注重发挥临商作用,积极发挥临夏籍在外企业和商户对外窗口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上门拜访、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强与在外临商的沟通联系,吸引更多企业来临投资兴业。
脱贫攻坚促发展
我州把引进富民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设扶贫车间为起点,不断扩展生产规模和产业种类,吸纳当地群众就地就业,实现稳定增收。特别是抓住东西协作的有利时机,引进济南、厦门投资企业103家,实际到位资金14.69亿元,吸纳10000多名群众就业。
优势项目一马当先,巩固脱贫攻坚见实效,我州立足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积极引进建设了一批优势产业项目,一批后续产业园。东乡县在达板经济开发区,集中建设了脱贫攻坚后续产业园,厦临公司轻工产业园等总投资5.43亿元的7个项目入驻,东乡县吨袋、滤袋项目、方大丽明缝纫线项目、金强电缆项目已建成运营,多个产业项目集中建设,有利于综合管理和提高配套设施效用,建成后解决5000多个就业岗位。广河县建设了东西协作产业园,引进了甘肃耀华灯饰项目,开展户外灯具、市电路灯、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力争将我州打造成西部灯饰城……
群众不出远门,就能获得2000至4000元的工资收入,一人打工,解决家庭基本生活所需。这些富民项目大力发展以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运营模式,拓展了当地群众的增收渠道,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营商环境引凤来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都有政府办的理念高效落地,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为企业入驻“保驾护航”。对照重点招商项目清单,逐一摸排项目建设情况、审批进度,及时了解企业存在问题,分类制定代办帮办服务方案,多方协调破解推进难题,专注为企业分忧解难,用真心打动企业,用诚信留住企业,促进各类落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州县分级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做到信息共享、分级推动,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 “一站式”“点对点”及“不来即享”等服务,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
积极发挥招商引资营商环境监督员对全州招商引资工作和营商环境的监督指导作用,及时协调化解反映的困难问题。持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扶持、税收优惠、用地支持、物流补贴、消费补贴、厂房租赁等方面,立足各县(市)实际出台一批新政策,形成“筑巢引凤”的政策洼地和要素聚集的发展高地效应。
革故鼎新东风劲,策马扬鞭再奋蹄。为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效应,我州坚决扛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使命,全方位、多频次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着力提升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实效,不断续写招商引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