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琼洁
在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内心柔软又坚强,他们用爱的火种点燃了一群特殊孩子们的生命之光。马兰花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州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特教老师,马兰花从2016年毕业任教至今,已有5年时间,目前担任听障数学、听障心理健康教师和培智班主任,曾多次荣获“优秀教师”“党员教学标兵”等称号。
“做好特殊教育这份工作,需要具备一种特质,就是要有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兰花告诉记者,“做特殊教育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素养和责任心,更要有耐心和恒心,关爱、理解和尊重每一个特殊儿童,全身心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成长阶段。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引导,不仅限于他们在校求学的时间,我们甚至要关注他们在家庭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就业、谈恋爱、和父母沟通是否有障碍,哪怕他们已经毕业了,当他们求助我们时,我们也会给予支持和帮助。”
刚入校时,马兰花担任语训教学工作。语训班的孩子需要全程陪护,许多家长必须全天候陪孩子做康复训练,经济、生活、期待都成了他们心头的重担,于是家长们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特教老师的身上。面对重任,对于马兰花来说,最大的欣慰是来自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他们从教室大喊大叫到坐下来做唇齿操,从不说话到开口说话再到完整地说出一句话,直至会说一首完整的儿歌,马兰花都欣喜地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几句话:“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是面对用嘴巴和嗓子创造的奇迹,我很欣慰。”
众所周知,有残疾学生的家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个残疾孩子的入学就能解放一个家庭。当谈起这份工作中令她记忆深刻的事情时,马兰花回忆道,刚入校时,她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拿着一沓残疾证来报名,出于好奇,就和他交谈起来。她从老人口中得知他们全家有好几口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健听人,全靠他一人维系家庭的生活开支。“当听到他家的情况后,我的心情很沉重。老人家的希望就是他的孙子们能上学,毕业后能掌握一门技能养活自己,体面地生活。现在,他的小孙子在我任教的班里,他经常在电话里咨询孩子在校的表现,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没有提高……”作为特教老师,马兰花认为她所能做的就是上好每一堂课,尽力帮助这些特殊孩子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在学校里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于今后的特教生涯,马兰花坚定地说:“我相信每一个特殊孩子都会有一方属于他们的晴空,我愿意用爱心守护这些折翼的天使,用我的特教知识、特教情怀,为特殊孩子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有机会融入社会,有机会过上平等、体面又有尊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