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05月02日

荒山“种”财富

本报记者 陈礼娟

新寺乡位于永靖县西北部干旱山区,被当地人称为“荒山”。为了让百姓增收致富,该县开辟新思路,在此实施“十四五”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

四月的新寺乡,荒山荒坡上已是一片鏖战正酣的建设场面,永靖县“十四五”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由永靖国能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承建,现场机器轰鸣、车水马龙、工人来来往往……这个曾经常年被毒辣日光照射的小山村,如今华丽转身,正在催生新的“阳光经济”,掀起当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永靖县“十四五”第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占地面积6150亩,概算总投资7.3亿元,装机容量130MW,安装组件28.9354万块、支架1.1129万组,逆变器582台、箱变45台,新建110kV升压站1座。据了解,该项目仅在原有的荒山荒坡上铺设太阳能板,不需要变更荒地的性质。

“自项目建设以来,都在按计划顺利进行,今年5月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6月项目将完工建设。”项目负责人任龙说,“根据我们测算,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电约2亿多度,增加税收约900多万元。”

据了解,该项目所得的土地流转费全部归新寺乡崖头村、中塔村、三湾村等6个村的村集体所有,用于村里的基础设施维护等,助推乡村振兴。“该项目不仅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减少荒山荒坡土壤水分蒸发量,从而促进植被恢复,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该县西部大开发办公室主任王永明说道。

光伏发电项目为全乡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崖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强表示,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每天雇佣当地群众从事装支架、组件等工种,一天能挣150元左右。项目建成后,为了提高发电效率,太阳能电池板一年四季都需要擦洗,以当地村民为主要招工对象,提供在家门口上班的机会。

如今的永靖县,在坚持荒山荒坡利用的同时,积极探索“一个光伏项目,带动多个产业”的创新产业组合模式,让“光伏+”模式1+1>2,实现农光互补、林光互补,将荒山变成“太阳山”“花果山”。

--> 2022-05-02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70043.html 1 荒山“种”财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