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淑娴
回眸过去五年我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轨迹,有太多精彩令人深感欣慰:一系列教育重大项目在临夏组织实施,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局面;乡村学校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城乡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政策护航,提高待遇,引进教育人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稳步提高;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发教育活力……一幅幅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幸福画卷在临夏大地徐徐展开。
过去五年,全州教育系统按照州委、州政府“一切利益为教育让路”的工作要求和“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思路举措,聚焦振兴教育目标,统筹学校布局和教育改革稳步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教育管理和提高质量双向并重、加大投入保障和改善办学条件持续强化等措施,全力推进教育事业振兴发展,全州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21年底,全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522所,较2016年增加775所;在校生达512401人,较2016年增加13.3万人;教职工34430人,较2016年增加737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4.5%,较2016年分别提高13.98%、17.94%、19.38%。
强化领导布新局
州委、州政府高度关注教育、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坚决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成立中共临夏州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从机构、组织、制度上健全完善教育领导体制,制定出台《关于振兴教育事业的意见》,先后召开全州教育工作会、教育工作座谈会、教师节庆祝大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从事关临夏长远的全局高度,在政策、资金、人员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支持,实施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学前教育普惠优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等“十大行动”,为振兴临夏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全州上下形成“州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的教育工作新格局。
振兴教育开新局
坚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采取数据比对工作机制,对适龄儿童少年就读情况进行反复比对,对疑似失辍学情况紧盯不放、见底清零。
坚持精准识别原则,在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和“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精准落实“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费”“高中国家助学金”“中职助学金”等各项资助政策,做到精准资助、应助尽助。
通过一系列举措,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方破局夯基础
2016年以来,州上立足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的实际,累计投入资金56.8亿元,对1500多所学校进行新建改扩建,新增学位13万个。同时,大力实施均衡发展突破工程,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均衡提质发展。
——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按照“城市园带农村园、公办园带民办园、示范园带薄弱园”的对口帮扶机制,缩小学前教育城乡、区域、园际差距,临夏市实验幼儿园、永靖县太极幼儿园、积石山县鹭岛幼儿园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临夏市枹罕幼儿园等20多所幼儿园创建为省级一类幼儿园。
——义务教育公平均衡,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有效解决山区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积极新建改扩建城区各级各类学校,增加学位供给,近五年全州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9.5万个,8县市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创建。
——高中教育提质增效,实施了临夏中学综合教学楼、积石山县大河家中学、河州中学等一大批高中教育提质增效的发展项目,持续改善和提升了高中学校办学条件和能力。统筹高中阶段招生工作,明确划定普通高中最低控制分数线,严格按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和志愿招生。
——职业教育夯基创优,按照“绝不让一个两后生无一技之长直接流入社会”的要求,产教融合、校企融合,建成东乡县国强职业技术学校,在加快推进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临夏现代职业学院分校区(文旅学院)建设进度和各县市“一县一校一中心”职业学校构建格局的基础上,积极跟州外中高职学校对接沟通,充分保障学位供给,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和技能培训创历史新高。
拓宽思路强师资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五年来,我们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聘任、奖惩、培训、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健全完善规范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以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学风、教风、校风的根本性转变。”州教育局负责人张小林说。
同时,狠抓校长队伍建设,借助厦门、济南等地优质教育资源,依托联合办学、整体托管、面向全国引进校(院)长等方式,下大功夫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临夏现代职业学院、东乡石化中学等学校从省内外公开引进校(院)长,临夏市一中等学校由济南市市中区派出校长团队整体接管,河州中学与北京市实验学校成功合作办学,校长队伍得到全面加强。注重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国培、省培、州培、东西协作帮扶培训等渠道,高层次、分类别、大规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累计培训教师20.05万人次,尤其是州委、州政府命名了10名名校长、20名名班主任、20名名师,规划了教师发展职业生涯,掀起全州教育系统潜心教学、静心育人,人人争当“三名”人才的浓厚氛围。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通过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聘、特岗计划、同工同酬聘用等渠道,累计招聘学科教师近1万多名,有效解决了学科教师紧缺的矛盾和问题。通过三区支教、轮岗交流、调整配备等措施,累计向乡村学校选派教师5000多名。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乡村从教20年以上评聘中级职称和从教30年以上评聘高级职称不受指标限制等优惠政策,教师安心从教的积极性和吸引力不断增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振兴临夏教育的新征程中,全州教育系统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决策要求,以打造“五个区”和建设“六个临夏”为统揽,以创建“美好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振兴教育“十大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临夏教育事业振兴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