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2年04月10日

两次驰援绘就白衣芳华

赵杰为兰州市民上门进行核酸采样

本报记者 刘刚林

“头微微抬高,嘴巴张大……”兰州市安宁区一栋居民楼里,全副武装的我州驰援采样员赵杰将拭子伸进检测者口中,然后精准地将拭子插入试管,最后进行双手消毒,这样的动作她每天要重复几百次。

赵杰是我州民营医院临夏县康泰中医医院内科部的一名护士,也是驰援兰州队伍中的一员。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以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和敬业精神,冲锋在抗“疫”第一线。此次,她听到驰援兰州的号召后,主动请缨,投身到驰援兰州市疫情防控最前线。

疫情就是命令。3月17日,当接到省上驰援兰州市的指令,我州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快速组建起了一支驰援医疗队。有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率先报名、有人下夜班后直接加入驰援队伍……一时间,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他们聚集到一起成为核酸采样人。

我州驰援队的任务是进行核酸采样,面对被感染的高风险和小区之间的远距离,赵杰和队友走进一户又一户,为兰州市民采样。“每天2万步是常态,口罩护目镜的压痕深留在脸上,长时间待在密闭的防护服里憋闷难受……虽然很辛苦,但大家都没有怨言,只想着能早日战胜疫情。”赵杰说。

在巨大工作量的背后,是日复一日枯燥重复的动作,更是充满风险的采样过程。就在感染者张大嘴巴的一瞬间,传播力极强的病毒很可能随着呼吸进入空气,造成感染风险。在这个特殊时期,采样工作便如同与病毒短兵相接的战场,考验着赵杰和队员们。

采样队的工作异常辛苦,每天奔波在社区街道,穿着密不通风的隔离服做无数次重复的动作,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天下来,大家常常腰酸背痛,手脚都不听使唤。“驰援兰州的这10多天,大家都是加班加点,保质保量地完成着每天的任务。”赵杰说,有队员戏言,以前总是减肥不成功,这次高强度的工作达到了减肥目标。

这次,赵杰是第二次驰援兰州开展核酸采样工作。第一次“请命”是去年10月,兰州市疫情暴发的时候,赵杰主动报名参加援兰任务,并在结束驰援任务时,她就与“战友”立下了有召必回的誓言。“第一次驰援时,我有点紧张和害怕,毕竟没有太多的经验。”赵杰说。

“再次驰援兰州,自己也做好了艰苦战斗的准备,知道有危险,可我已经熟悉了采样队的工作,换新的同事来又要重新适应。”赵杰说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心情平静很多,必胜的信心更足。

赵杰的有一个幸福的4口之家,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因为丈夫工作也忙,第一次驰援兰州时,她让妹妹照顾她的孩子。“这次没好意思再麻烦妹妹,就把孩子奶奶叫到了家里,最近一直有老人照顾。因为是闭环管理,最近大家都有点想家、想孩子,我也一样。”赵杰说每天任务完成回到驻地后,不管多晚,自己都会联系家人报个平安,慰藉思念之情。

从第一次出征前害怕,到第二次从容淡定出征,赵杰说自己成长了许多,专业水平上也得到了大提升。“驰援虽然很艰辛,但大家心无杂念,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齐心协力战胜疫情”。

--> 2022-04-10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68582.html 1 两次驰援绘就白衣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