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让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近年来,在全民健康理念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运动健身活动中。但在健身热潮席卷华夏大地的同时,不当运动带来的损伤也在悄无声息地伤害着大众。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规避不当运动造成的伤害?如何科学运动,提升健身锻炼的有效性?近日,记者采访了州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潘炜。
“运动是良药的理念虽然已深入人心,但其实科学的运动才是良药。很多人们忽略了运动可能带来的伤害,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伤,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结果。”潘炜说道。
潘炜说,近年来,随着临夏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体育爱好者数量也迅速增加,运动损伤的社会人口基数规模逐年增多,罹患与运动有关或影响运动的骨与关节损伤患者比例不断提高,若受伤后按压骨头出现疼痛,建议及时就医。
潘炜说,导致运动损伤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不了解参与的运动项目,盲目发力。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人体的运动依靠身体的骨骼、肌肉、肌腱、韧带、关节等很多的身体结构共同作用完成,只要某个身体结构出现不平衡,就会导致疾病的出现。
2.没有做好热身准备。运动前做好相关的准备,特别是热身运动很有必要,这样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概率。
3.方法或用力不当。如果在运动的过程中方法不对,没有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或是用力不对,会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4.身体素质差或运动负荷过大。身体素质差的人在做强度过大的运动时,受伤的概率极高。还有运动负荷过大,特别是局部负担量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运动损伤。
潘炜说,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选择不同的运动,青少年应选择球类运动、武术、舞蹈等全身性和综合性的运动方,早期要避免单纯和大负荷的抗阻训练,适度进行肌肉力量锻炼,避免影响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要佩戴运动护具,重视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活动。
中年人由于肌肉韧带力量、柔韧性下滑,体重普遍增加,肌肉松散,加上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加,下半身肌肉锻炼得较少、柔韧度也差,如果运动强度较大或姿势错误,易使肌纤维受损,造成肌肉拉伤等。因此,中年人千万不能使劲锻炼,要量力而行。
建议中年人以游泳、跑步、骑行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最好每天坚持30—60分钟左右,每周3-5次。同时,要加强肌肉力量训练,可利用哑铃或固定器械。此外,运动后肌肉和筋膜都会发热变软,是拉伸最佳时机,建议主动进行不少于10分钟的拉伸运动,降低肌肉受伤几率。
步入老年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和应变能力减弱,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所以,对老人来说,运动场地很关键,最好选自己熟悉且地面平稳、光线充足的环境,减少磕绊几率。要准备好合适的装备,尤其护好膝关节、腕关节和头部。为减少摔倒风险,老人还需加强下肢力量,并进行平衡性的相关训练。最后提醒,老人锻炼时,尽量结伴而行,万一发生意外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潘炜提醒,运动后注意以下几点,可以更好地减少运动损伤。
(1)忌蹲坐休息。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会产生重力休克。
(2)忌贪吃冷饮。运动后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功能低下。若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肠胃道疾病。
(3)忌立即吃饭。运动后胃肠道的蠕动会减弱,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如果急忙吃饭,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多种疾病。因此,运动结束20—30分钟后才适宜吃饭。
(4)忌骤降体温。倘若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风口纳凉小憩,或图凉快用冷水冲头,均会使皮肤紧缩闭汗而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
(5)忌“省略”放松整理活动。放松性的整理活动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减轻酸胀不适,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眼花等不良现象。徒手操、步行、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