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洁
年近八旬的画家张杰,用他大半生的经历演绎着回归自然的艺术人生。
张杰,临夏和政人,自幼在村巷田头间成长。自小学开始,便摹画山石树木、飞禽走兽,喧闹在树梢上的鸟雀、悠然在山坡上的牛羊、盛开在路旁的花卉等,都是他的摹写对象。大自然给了童年的他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他的美学启蒙。
学生时期的张杰,想尽办法收集、临摹连环画,并从各种非专业书籍、报刊上临摹图片和插页。经过多年努力,他能较熟练地应用线条与色彩,初步掌握人物和动植物造型。从此,他有了人生目标:将来当一名画家。
一个农村孩子,走上绘画学习之路,不乏吃苦精神和恒心,最缺乏的正是课本和学习资料,还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为了添补这方面的缺憾,他背着画作,利用假期等空余时间去临夏、兰州市寻师求教,一直坚持到上中学。中学毕业后,他以较好成绩被招入西北民族学院教育系汉文班。两年后,他放弃本科学科,反复要求转入专科艺术系美术班,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毕业返回临夏。
参加工作后,张杰的绘画学习劲头更加高涨。当时,有个油画专业的高材生从浙江美院分配到他所在单位临夏州展览馆,这人就是现在油画界著名画家周大正。周大正油画专业的高超水平和全身心投入创作的敬业精神吸引了好学的张杰。经过十年的朝夕相随,不时请教,虚心学习,身体力行,他的油画创作水平显著提高,为后来的绘画创作奠定下坚实基础。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道,虽然条件艰苦,但绘画方面收获最大。一位长期和他一起从事专业创作的著名画家说:“张杰的油画基础就是那个时期打下的,他的油画水平比后来的几位油画系毕业生明显要高得多。”
张杰全身心投入绘画创作,仿佛在验证着一句古人的思路:“厚积薄发”,多年的刻苦学习,多年的潜心绘画,多年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沉淀,开始喷发。在这段时期,他完成了众多绘画作品,十余幅作品入选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展览。其中:《松高洁·陈毅》入选西北五省(区)版画联展,并在五省杂志发表;油画《田头》赴京展出,并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与同事合作的年画四条屏《广阔天地》和自己创作的年画《门神》均由甘肃省出版社出版发行。水粉画《弘扬国粹·健身强国》和《春耕》入选甘肃省美协举办的庆祝建国四十周年展览,并获优秀奖。
后来,张杰被调到和政县,面对艰苦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他决心把在基层生活中接触的各类人物的条件利用起来,抓紧时间,完成尽多的写生。就这样,他开始了新的艺术创作生涯。
和政县集市众多,张杰不断出现在人头涌动的各个集市上。要么一脸稚气、散发童趣的孩子,要么神态轻盈、充满阳光的青年人,要么脸庞苍老、刻画着岁月沧桑的老翁,还有那些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妇女,肩负农具或土特产的农村汉子。随即,他便用熟练的画笔、准确而流畅的线条,勾勒出那些具有动感的身体,刻画出充满质感的面庞,一个个带着生活印记的人物便活脱脱地显在那块画板上,定眼看去,人物的生活经历、性格特征已跃然在画板上。这种人物写生活动,他一直坚持到后半生。
“十年磨一剑”,张杰的绘画学习与创作,何止是十年!和政县与康乐县均属二阴山区,雨量充沛,树木繁茂,风景优美,这为他的风景画创作带来良机。他重新拿起在州展览馆用精了的油画笔,为这里的山山水水造影,为这里的山山水水立传。莫说秀绝西北的莲花山和炳灵寺,誉满全省的冶力关和松鸣岩,就是那些绿荫掩映的农家小院、深入山间的碎石小径,还有流淌在山间的清澈小溪,以及雪山辉映下的凤凰山,都在他的画笔下生色生辉,一派生机。而且,家乡和政县深厚的中原民俗遗存,尤以庆丰收、贺新春的秧歌闻名河湟,被誉为“和政大秧歌”。他经过多次观摩,熟悉秧歌队伍里每一个角色的脸谱服饰、唱腔舞姿,创作出画作《闹新春》,画作中,狮龙翻动,锣鼓齐鸣,人物环舞,极尽其妙,生动表现了河湟地区人们庆祝美好生活、享受清平岁月的心情与场面,受到盛赞。未几,作为优秀年画,被甘肃省出版社出版发行。张杰与孔德良、陈龙、石兰英一道成为临夏州最早的甘肃省美协会员。
丹青不知人将老,在朝夕的画案上,在日午的树影里,在悠长的村道间,张杰匆匆忙忙地生活在他的世界中,走过了五十几年的艺术之路。一次,笔者与他聊天,回忆起自己的绘画学习与创作,他猛地昂起头来,豪迈地说道:“绘画没有画好,书法没有练好,一回头,已经八十岁了。我不能老,也不承认自己老了。这一辈子还有许多的画没有画,许多的字没有写,我怎么会老呢!”浩然之气,溢于言表。
这就是往来于村道乡间、与农夫村妇为伍的张杰。他完全摆脱世俗干扰,不断汲取本源的艺术营养,创作出大量散发生活气息、泥土芬芳的作品,逐步完成了一个艺术家的人格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