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栋明
甘肃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首批产品正式下线、广通国泰科技有限公司在广河县落户,实现了装备制造业的重大突破;
先后引进甘肃鑫国源皮业制品有限公司、绿谷灯饰产业园、方大丽明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打造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作出示范;
科司特公司在康乐县落户,标志着我州有了电子制造工业……
装备制造、电子元件、纳米材料、灯饰雨具、箱包制鞋、医用防护等企业从无到有;皮革城、灯饰城、电商城、箱包城等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工业经济亮点频闪、成效明显,正逐步成为我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翻阅2021年全州工业发展画卷,一组组数据振奋人心——
1至11月份全州5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0.6亿元;
1至11月份全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5%,排名全省第4位。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发展强。
为破解工业发展滞后短板,2022年全州计划新开工重点投资项目中,工业制造业就占20项,创造了历史新高。
州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作出了“做强工业经济硬支撑”的决策部署,州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州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突破,启动‘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的具体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无工不富、无工不强”的理念,以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培育引进绿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临夏大地,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轰鸣不绝的生产机器、忙碌不停的作业工人……短短几年中发生的嬗变,使人真切触摸到了我州竭力实施“工业强州”的强劲脉搏,也深刻感受到了我州“做强工业经济硬支撑”发展理念带来的深刻变化。
开局决定后势、起步就要冲刺。按照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五个区”、建设“六个临夏”的奋斗目标,我州启动实施“5540”百亿工业企业培育工程,提出了“培育产值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5户以上、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5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固投年均增长15%以上,培育产值百亿元的清洁能源产业群、五十亿元的建材产业群、五十亿元的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二十亿元的皮革纺织产业群、十亿元的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群”的发展目标,全力抓好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繁荣区、沿黄沿洮百亿级工业产业、“一带一路”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项目建设、加快5G等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开展企业家培训工程、加大煤质管控与集中整治等工作,推动全州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州稳步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三化”改造,建立投资额500万元以上“三化”改造项目库,储备47个“三化”改造项目,总投资42.18亿元。同时,建立完善传统制造、数据信息、清洁生产三大生态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全力推进“一带一路”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共规划食品产业、民族特需用品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原料基地建设项目等108个,总投资124.91亿元。
新起点,新征程。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靠着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韧劲,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州”高质量发展之路,临夏州工业制造业必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