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好飞 通讯员 杨丽萍
室外春寒料峭,但羊肚菌种植大棚内却暖意融融。羊肚菌破土而出,菌腿洁白,菌盖褐黄,形似伞盖,一丛丛、一簇簇,长势喜人。近日,临夏县新集镇寺湾村村民们忙着整理大棚,采摘羊肚菌,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只见村民李建军俯身,小心翼翼地将菌腿从泥土中割出,“不能弄断了,弄断了卖相不好,价格也会打折扣。”在李建军眼中,这土里长出来的羊肚菌,个个都是值钱的“宝贝”。
李建军以前在县城做家具生意,两年前偶然发现种植羊肚菌的商机。多次考察学习后,他掌握了一些种植技巧,在尹集镇大滩涧村租了3个大棚,购买了菌种和营养包开始种植羊肚菌。第一次种植,李建军挣了7.2万元,初次尝到甜头的他更有信心了,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为了练就过硬本领、提高羊肚菌产量,他前往北京农科院羊肚菌研究中心学习了两个月。
学成归来的李建军刻苦钻研,仔细推敲,反复试验,每天都在琢磨怎样提高羊肚菌的产量与质量。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扎实的技术和反复研究实践,羊肚菌在产量上有了新突破。信心倍增的李建军在尹集镇新兴村又租了30个暖棚扩大种植规模。
随着种植管理技术日趋成熟,羊肚菌长势更加喜人,产量和品质都有大幅提升。“30个大棚,每个棚能产400斤左右,每斤100元,算下来一个棚能挣4万元,除去人工工资和投资成本,这些大棚至少能挣60多万元,这还只是一茬的收益。”李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羊肚菌在南方一般11月下种3月采摘,但3月也是临夏市场上羊肚菌最多的时候,3月卖不了好价钱。我们就8月下种11月采菇,这时羊肚菌的价格是一斤180元,两茬错峰上市能卖个好价钱。”李建军谈到这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临夏县坚持绿色发展、创新思路模式,加大政策资金投入,立足市场化发展,着力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现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6.39万亩,在建6.6万亩;建成日光温室、钢架大棚1.2万座、1.15万亩,为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农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小羊肚菌铺就了产业发展致富路,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鼓足了增收致富的信心。在李建军看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下一步,他将扩大种植规模,为乡亲们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带领更多人通过种植羊肚菌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