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栋明 史有东
深冬时节,走进甘肃临夏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温棚在冬日的暖阳下熠熠生辉,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其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农业是临夏小康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自全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动员大会召开以来,我州牢固树立“冬闲人不闲”“一年庄稼两年务”的理念,把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以打造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为目标,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首要任务,以推进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为抓手,坚决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对传统种植结构、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经营模式开展了大规模改革,拉开架势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改变了广大农民群众祖祖辈辈种植“草包庄稼”的现状。
实现高质量发展,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
和政县通过东西协作引进的临夏州夏润高原农业有限公司,在松鸣镇、卜家庄乡种植赤松茸,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地助农致富的“新引擎”。
临夏县通过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不仅把农民从传统产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而且大大增加了群众的务工收入,进一步提升了土地的生产效益,真正达到了“一亩地十亩粮”的效果。
东乡县将金银花产业作为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新兴产业来培育,在沿洮河经济带建设金银花健康产业园,将金银花发展成为集种植、采摘、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支柱产业。
康乐县景古镇食用菌种植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天生产食用菌棒1万棒以上,把生产的菌棒和菌种分给群众种植,按照订单方式回收后销往广州等地。
积石山县青丰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社员入股分红、群众投劳收益的方式,带动发展173户社员种植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合作社统一收获、加工、销售,群众获得稳定收益。
在州委州政府的有力谋划和推动下,我州在确保完成全州18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前提下,按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林则林、宜菌则菌、宜药则药的原则,以培育壮大“牛羊菜果薯药菌”特色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百亿级产业。2021年,全州累计投入资金5.38亿元,完成马铃薯、蔬菜、油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72.71万亩,超额完成160万亩任务。
从“提篮小卖”到基地建设;从“单打独斗”到企业引领;从“包产到户”解决温饱到“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的发展定位……我州粮食生产连年丰收、设施农业建设花繁果硕、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州现代农业已驶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如今,我州构建起了“牛羊菜果薯药油菜百合”八大特色产业、地方优势产品和“五小”产业发展模式,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正在如火如荼铺展开来,奋力谱写调结构、兴产业、富农民的临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