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礼娟
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变冷,大批红嘴鸥陆续来到临夏市大夏河越冬,成群结队地不远万里如约而至,上演着人鸥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给大夏河畔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而今年,红嘴鸥、白鹭、赤麻鸭、大天鹅、斑头雁、黑鹤、黑颈鹤、苍鹭、黑鹳等候鸟的迁徙数量达2.3万只左右,数量创我州历史之最。
这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景象背后,是临夏人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懈努力。“十三五”以来,全州上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湿地保护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优质林果、种苗花卉、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及林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快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林业科学技术,全面加强森林草原资源管理,全州生态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临夏的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
厚植绿色根基 生态宜居“颜值高”
对我州而言,生态保护不是“选择题”,而是“必做题”;不是“包袱”,而是机遇,是肩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
“十三五”时期,我州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连片造林与分散造林相结合、地埂造林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植树造林与裸露山头种草相结合,调整绿化思路,拓宽发展空间,优化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夏天能看花、冬天能见绿的绿化效果。
此外,坚持新建与改造升级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净化与香化相结合,对辖区内的重点公路和乡村道路进行整治,采取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全面进行绿化美化,全面提升绿化美化水平,着力打造绿色通道升级版,努力把公路沿线打造成风景线、旅游线、致富线,助推全州旅游首位产业。
五年来,全州争取落实国家和省级林草建设资金8.82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增加0.92亿元,增长11.65%。完成人工造林146.92万亩,新建绿色通道3327.1公里,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56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14.27%,人工种草面积86.5万亩,退化草原修复面积137.02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72.45%。
“十三五”以来,全州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入临夏生态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以造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受到了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2016年,康乐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2019年,和政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全州先后有3名同志分别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奖章和全省绿化奖章,2名同志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先进个人称号,有30名同志被省林草局评为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
响应生活需求 严守底线抓治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置身临夏,山头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山沟流域治理,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临夏的生态绿,是一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绿;临夏的生态美,是一种不是天然胜似天然的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来,我州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全力抓好草原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把林草资源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国有林区,从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涉林违法案件、新造林木管护等关键领域入手,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跟踪监督检查,对措施不到位、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的进行及时通报,责令限期整改,确保造林绿化成果。严厉的环境监督举措,确保了临夏的生态安全。
五年来,全州落实天保管护面积83.49万亩,落实天保外公益林补偿面积57.5万亩,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377起。
在全面开展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临夏州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方案》,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11.58万亩次、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31.93万亩。制定《临夏州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对全州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场所进行集中摸排清理,关停非法人工驯养繁殖场所9处,查处交易市场64处。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我州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森林草原火灾防控任务重、社会关注度高。从防火期开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防火宣传,加大隐患排查,突出火源管控,强化应急准备,严格落实防火措施,真正把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全州没有发生较大以上森林草原火灾,全方位筑牢了我州的绿色生态屏障。
推进生态扶贫 创新引领绿发展
全州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3598名,累计落实管护资金11064.8万元,实现生态脱贫3405户、17844人;
自2014年以来,全州完成退耕还林13.82万亩,退耕还草5.32万亩,涉及131个乡镇、307个行政村、18693户农户,目前资金到位22377.19万元;
2018—2020年连续聘用草原管护员1171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1170名,每人每年落实管护报酬2000元,3年累计落实资金702.6万元。
……
五年来,我州根据州情实际和资源禀赋,将生态环境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科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环境保护、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成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
因地制宜通过规模化、区域化、梯田化种植特色林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林木种苗等生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合作经营、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绿化美化了大片荒山荒坡,减少了撂荒耕地,有效解决了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初步形成了以花椒、啤特果、核桃、苹果、红枣、杏桃为重点,区域明显、特色鲜明的六大特色林果产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路子。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实现林果产值30.24亿元,种苗面积保持在10万亩以上,累计销售收入9.77亿元,林下种植药材面积4.57万亩,林下养鸡、牛、羊等114.4万只头。
生态增绿,百姓增收,临夏人正奋力书写山青、业兴、民富的新篇章,让荒山沟壑不再禁锢农民致富的脚步,让荒山绿起来、让生态好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如今,临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正着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加速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