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1年12月04日

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

本报记者 马龙 刘刚林

开栏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州夺取脱贫攻坚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刚刚闭幕的州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我州未来五年的发展确定了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描绘了宏伟蓝图。特别是新一届州委结合临夏发展实际,明确提出了要打造“五个区”和建设“六个临夏”的奋斗目标。为深入宣传、准确领会、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本报从即日起开设《认真学习贯彻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对州委提出的奋斗目标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过去五年,我州从“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的政治高度,从“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临夏”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临夏脱贫攻坚的特殊重要意义,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毅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精神,提出了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经济高质量发展“八个突破”、城乡综合整顿整治“十大行动”、打好“四个攻坚战”、实施“五个十项目集中突破行动”、培育“五个百亿级产业”等一系列贯彻中央精神、符合发展实际、顺应群众期待的工作举措,经过不懈努力,全州农村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70.5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彻底摘掉了困扰千年的绝对贫困帽子,在临夏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州委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对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把临夏打造成“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

如何巩固、如何拓展,确保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交接好,“十四五”期间,临夏将这样干。

抢抓机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当前,我州部分脱贫村和脱贫人口发展基础仍然较为薄弱,部分脱贫人口存在着返贫风险。要实现“三农”工作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成为临夏的必答题。全州上下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按照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的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脱贫攻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聚焦“户户清”,全方位夯实脱贫基础,建立覆盖所有农户的户情信息台账,常态化抓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加强扶贫资产监督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增收门路和就业渠道;继续引导支持偏远山区群众下山入川、出山进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济南市的东西部协作、与厦门市的友好合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扩大协作帮扶成果,对摆脱贫困的县市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争取更多县市纳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持续推进脱贫县市发展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朝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农民群众脱贫后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州委、州政府按照科学规律、紧盯市场需求,立足设施农业和大田种植的实际,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抓手,因地制宜推进“粮改菜”“粮改药”“粮改油”“粮改果”“粮改饲”“粮改花”,着力打造了食用菌、中药材、高原夏菜、百合、经济林果、观光农业等产业带,以铁的决心打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战,让昔日的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草包地”变成了“金土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那么,如何调产业、活农村、富农民,把临夏打造成“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我们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各项工作。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以工业化的思维推动农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黄河上游生态循环农牧业和特色种养业发展。

——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持续发展壮大“牛羊菜果薯药菌花”特色产业,推进万头(只)畜禽饲养强镇、千头(只)畜禽饲养强村建设,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强化农业品牌建设和产销对接,推动农业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

——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生态立体循环农业,积极培育一批省州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一批县级、州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完善和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机械现代化作业程度,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成一批功能全、承载力强的农业创业孵化园。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如果要选取一个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词语,那一定是“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临夏农村综合改革的征程波澜壮阔,从美丽旖旎的黄河岸边到巍峨壮丽的太子山下,改革的勇气无处不迸发,改革的力量无处不彰显,改革的智慧无处不闪耀……五年来,我州的农村综合改革踏石留印、蹄疾步稳,不仅为农业农村发展不断积聚着动力、创造着活力,也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全局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动能。

改革是决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打造“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我们必须要坚持砥砺奋进的情怀,用好用足改革这一重要法宝,将改革进行到底,不断书写“三农”发展新的华章。

未来五年,全州上下要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要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稳妥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要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要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落实银税互动贷款机制,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全力做好风险兜底保障工作。

回首来路,不忘初心;面向未来,砥砺前行。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变的是目标阶段和任务重点,不变的是责任和使命,把我州打造成“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更是一项实打实的硬任务,来不得半点“虚功”,容不得丝毫“作秀”,我们唯有继续保持干事创业的锐气、锤炼攻坚克难的勇气、增强善打硬仗的底气,才能实现到2025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摘帽县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村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5%以上,卫生厕所治理率达到80%以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的目标。

--> 2021-12-04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61977.html 1 努力把临夏打造成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示范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