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刚林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和政县融媒体中心的巾帼采编人员,她们用责任与担当,把牢宣传主阵地,准确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为该县疫情防控工作传播正能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该中心的女记者们纷纷请缨,第一时间奔向防控一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疫情防控一线的感人场景,采写报道了一批正能量满满的典型报道,书写了媒体工作者的敬业情怀。
杨爱玲是该中心的一名记者,从10月20日开始,她就和同事投入到了紧张而又忙碌的采访工作中。在拍摄公安局民警值守疫情防控点的新闻时,她不小心被蜜蜂蜇伤,由于当时忙着采访,没有及时处理,当晚回到家后,患处又肿又痒。随后几天在打针、涂药的同时,她依然奔赴采访一线。“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这特殊的时刻,我们有义务和责任,第一时间将最新的关于疫情防控的消息和先进典型的感人故事,传递到角角落落。”杨爱玲说。
在各卡点执勤的民警、各小区门口做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还有工作在防控一线的志愿者等,一个个防疫小故事通过她的镜头和笔端被千家万户知晓。
拍摄、采访……像杨爱玲一样,该中心记者朱艳红、卢婷、王亚楠、何娟娟也不分昼夜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她们忙碌的身影。
“记者这份职业是最有意义的,把所有的真善美及时传播出去,应该是这个世上最暖心、也最有成就感的。”王亚楠说。
记者在一线奔波,女编辑们也在后方紧张战斗。
视频编辑通宵整理素材剪辑,只为尽早让观众看到防控一线的报道;微信编辑争分夺秒排版,按时发布疫情防控的最新消息;图片编辑彻夜不眠,简单明了的图解推送让大家从众多的疫情防控知识里抓住最核心的信息……她们充分利用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平台,用一篇篇有温度、有深度的报道,用一帧帧丰富生动的镜头画面,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
邓洁继、黄雯、马兰芳、王自珍4位女同志是新闻节目的编辑和主持。因为“白+黑、5+2”的工作,让她们顾不上家里,她们的孩子都还小,只能放学后接到单位。“睁眼工作,三餐不定,休息不定,周而复始,成为我们近期工作的常态。”马兰芳说。
脚下有泥,心中有梦,眼里有光,做党和人民信任的新闻工作者,是该中心每一名采编人心中的梦,也是脚下正在行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