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1年09月22日

熠熠生辉的远古之光

——专访中华文明探源暨马家窑文化考古研究座谈会部分与会专家

本报记者 张姝

在9月17日召开的中华文明探源暨马家窑文化考古研究座谈会上,专家们带着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主题发言,并互相分享考古技术、交流研究方法,碰撞出思想火花。

彩陶文化在临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等共同构成了一部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临夏地区是彩陶文化集中分布的地方,素有“彩陶之乡”的美誉。座谈会前夕,本报记者就“中华文明探源”话题,对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安,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郎树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易华分别进行了专访。

马家窑文化是世界彩陶史上的奇观

“我们此番延续了今年6月份举办的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暨彩陶珍品展的内容,通过实地探秘马家窑文化出土地,了解遗址挖掘背后的故事。”谈到临夏彩陶,王志安用“无与伦比”这个词来形容。在他看来,临夏是甘肃彩陶的中心分布区,有很多著名的遗址,但经过实地踏勘,发现这些遗址现场没有进行过深入系统的挖掘,文化成果没有得到扩大。他呼吁,临夏历史文化悠久、文物遗址众多,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加大对文物遗迹的保护力度,使马家窑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

“我主要研究马家窑文化在各个时期的发展脉络,马家窑文化的发展对世界文明和中国文明的影响。”王志安说,现在要在考古学研究的基础上,把马家窑文化扩展到社会学、哲学、历史学、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上,这样会对马家窑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马家窑文化彩陶分布区域之广、时间跨度之久、蕴藏数量之大、造型文饰之美、文化内涵之深,都达到了世界彩陶文化的最高峰。”他认为,马家窑文化是世界彩陶史上无与伦比的一个奇观。

马家窑文化研究任重而道远

作为甘肃史前考古的专家,郎树德多次来临夏考察相关遗址。他直言,这次主要考察了一些临夏境内的马家窑文化出土遗址,虽然时间短,但是收获很大。

“比如说这次在东乡县民族博物馆看到的一个外径70多公分的七联璧,它是齐家文化的祭祀用品,也是目前所出土当中最大的一个,很震惊。”这次考察,让郎树德有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要把黄河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他说,临夏地区就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沿黄河两岸和沿大夏河两岸有很多马家窑文化的遗址,这其中的关联性需要花费几代人的精力去研究。

齐家文化可能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我来过临夏很多次,这次通过对临夏地理气候环境的考察,我对这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临夏地区的降雨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气候条件也更好,农业很发达,相应的临夏地区的彩陶文化也很繁荣兴盛。”易华说。

易华通过研究发现,马家窑文化可能相当于中国的尧舜时代,与大禹治水时期密切相关。他表示,在马家窑文化彩陶里面发现了很多青蛙图案,这就表明这个地方4000年以前雨水充沛,大禹治水就有了可能。

“齐家文化可能就是华夏文明的源头。”采访时,易华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解释,因为马家窑文化这么发达,在这个地方夏文化的继续发展是很有可能的,为此找到了更多证据,也为今后改进和完善这种学说提供了支撑。

--> 2021-09-22 ——专访中华文明探源暨马家窑文化考古研究座谈会部分与会专家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58498.html 1 熠熠生辉的远古之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