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礼娟
天蓝、地绿、水清是构成积石山的重要符号。
人人向往的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在积石山县成为了现实,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该县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和最大的潜力。
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披荆斩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改革,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筑牢生态屏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争当生态文明“排头兵”。绿色,逐渐成为这里最亮眼的色彩。
据统计,全县林地48.4万亩,森林覆盖率19%,林业总产值达3.74亿元。40年来,积石山县人民在守护绿水青山的道路上栉风沐雨,朝着绿色发展理念指引的方向,步子越走越坚定,生态文明建设的种子已经深深根植于积石大地,结出丰硕的果实,福荫人民。
环境污染防治驰而不息
初秋的积石山县,每天清晨,身着“中科康洁”字样服装的保洁员及清扫、洒水和压缩大型车辆、小型垃圾转运车辆活跃在县城和17个乡镇、145个行政村,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2017年,积石山县创新环卫工作机制,公开招标,国内知名的北京中科、山东康洁两家环卫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科康洁公司,成为积石山县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公司,打开了该县县域环境卫生工作的新局面。环境整洁了,心情舒畅了,群众的幸福感节节攀升。
40年来,积石山县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发扬钉钉子精神,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多措并举,打好蓝天保卫战。自2013年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全县以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抓手,通过督促26家建材砖瓦企业全部完成烟气脱硫除尘设施的安装和验收、433家餐饮服务单位安装使用了油烟净化器、4500户城乡接合部及周边乡镇居民完成取暖土炕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初步显现,环境空气质量形势总体向好,优良天数逐年增加。
——协调联动,打好碧水攻坚战。坚持“前端排查管控、中端强化处理、末端生态净化”的治水路径,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建成17个乡镇污水处理站点建设,每月对县域四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黄河水质进行一次执法检查和水质监测,经监测饮用水水质达标,黄河水质为Ⅱ类。
——齐抓共管,打好环境卫生持久战。该县大胆引进第三方企业承包运营,迈出了一条“政府花钱买服务,事企分离,管干分开”的市场化发展新路子,不仅有效破解了县城环卫难题,也注入了就业活力,并为所有保洁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有效防止了意外致贫返贫。
40年来,该县污染防治工作走过了一条探索、进步、改革、发展的曲折道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绿色引擎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每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积石山下,人们还在沉睡之中,安放在刘集乡崔家村、肖家村,柳沟乡阳山村、斜套村,吹麻滩镇前岭村的18座联村光伏扶贫电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以全新的姿态开启了一天紧张而有序的工作。
这些电站接收了太阳能,经过光伏系统的转换,变成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家电网,用阳光点亮黑夜。光伏收益资金最终分配到群众手里,有力地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积石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截至2020年底,全县联村电站累计发电7355万度,结算上网电量6654万度,结算售电收入5017万元,累计拨付到全县90个受益村的光伏扶贫收益资金4223万元,每村平均收益47万元。
在刘集乡肖家村,这些光伏电板不仅每天收集太阳能发电,还为几千只小鸡遮风挡雨。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养殖场”里,小鸡们吃着鲜嫩的草,喝着甘甜的水,漫山自由生长。
自2020年5月以来,积石山县刘集乡肖家村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区通过“光伏+养鸡+农户”模式筹建养鸡项目,实现农光互补,重点发展观赏性、食用性和效益性较高的草鸡产业,创立独特的鸡品牌,为全县旅游、饮食、养殖+娱乐产业创出新路子,促进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
所谓农光互补,就是将光伏发电与生态种植有机结合,通过在上方布置太阳能光伏方阵,下方养殖或者种植各种适宜农作物的方式,有效提升土地立体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双赢。刘集乡负责人说,当时计划在该地种植蘑菇,后经专家分析论证养鸡比较合适。这些鸡不仅是原生态的土鸡,而且“光伏养鸡”更具观赏性,可开展很多亲子体验活动。
如今,阳光的力量成为强大引擎,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积石山下凸显出了强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林果经济铺就绿色银行
生态建设,产生的不仅仅是生态效益。
积石山县是蛋皮核桃的原产地,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大河家地区保存百年以上的核桃古树321棵,其中品质优良的蛋皮核桃古树14棵,是全省重点核桃良种分布区。
自2005年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负责人把蛋皮核桃产业常抓不懈,加强大河家原有核桃种植资源保护,并于2016年开始在大河家镇韩陕家、陈家实施核桃种植示范项目,积极支持并发动群众利用闲散地种植核桃。全县已累计栽植核桃14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2万亩,年产核桃80万公斤。2007年,蛋皮核桃在甘肃省举办的第二届林果花卉展览交易会上荣获铜奖;2012年,积石山县大河家蛋皮核桃被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包括全县13个乡镇。
40年来,积石山县坚持把改善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推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果种植,通过推广优势特色品种、发展林下经济和庭院果树经济等,积极探索林果业产业化、园区化、品牌化建设,着力打造经济林果绿色高质量发展“特色牌”。
要让特色经济林果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就必须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农民的发展热情。为此,40年来,积石山县不断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实施种苗补贴、科技服务支撑、典型示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当地群众参与经济林果生产和开发的积极性。
30万亩花椒、1000多亩大樱桃、4万多亩啤特果……如今,在积石山县,放眼望去,只见一片又一片、一山又一山的经济林果生机勃勃,有的茁壮成长,有的正值丰产期。截至目前,该县经济林果面积达到50多万亩,已成为全县群众的“绿色银行”。
回溯过往,每一粒智慧播撒的种子都在积石山大地生根,每一朵汗水浇灌的花朵都在积石山大地绽放,每一枚辛勤劳作的果实都在积石山大地飘香。积石山人未曾辜负建县以来的40年,也不会辜负这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时间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奋斗不息的积石山人拥抱新时代、不负新起点,用“临夏精神”凝聚智慧、团结奋斗,续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