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1年08月20日

​加大投入力度 推动教育扩容提质

——临夏市教育类项目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马健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今年以来,临夏市紧扣全州教育建设项目工作部署和安排要求,扎实细化“十四五”期间教育建设项目,着力强投入、优布局、拓内涵、求提升,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力促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化的教育服务、接受更有质量的教育。

日前,记者先后来到临夏市逸夫第一小学分校(凤林小学)、实验小学分校(前河沿东路小学)、第十二幼儿园、甘光小学分校(第四实验小学)等多所新建学校建设工地,看到施工人员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努力做最后冲刺。

“今年,全市总投资10.96亿元的教育项目建设马力全开,共实施续建项目12个,新建项目3个,这些项目建成后全市将新增学位16060个,其中高中阶段4000个、义务教育阶段11400个、学前教育660个。秋季开学将计划投入使用初中2所、小学7所,幼儿园2所。这些项目的投入使用将不断优化校园布局,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化解学生入学难、入园难问题。”临夏市教育局项目办工作人员马龙介绍。

作为教育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规划建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临夏市以实际行动不断回应群众关切。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随着临夏市城东区的不断开发,前河沿东路周边的东方丽景、仁和名苑、南园小区、鑫夏公馆等小区的入住人口不断增长,而该区域内附近的东关小学、实验小学均已达到饱和状态,无法满足群众教育需求,为此,去年市委、市政府将位于城东一路西侧约20亩的土地划拨为教育用地,新建前河沿东路小学,将其建设成为一所设24个教学班、能容纳1200名学生的标准化小学,保障了东区及周边新建小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教育的需求,该项目将于今年秋季开学时投入使用。

“在州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上提出了振兴临夏教育的奋斗目标后,临夏市委、市政府将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和发展之基,全面加大教育投入力度,采取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不断推进全市教育健康、快速、优质、协调发展。尤其是州委、州政府无偿将原州委党校、原临夏中学老校区、原师范附小、原州农校、原州中医院无偿划拨给临夏市用于办学,我认为这就是州、市党委政府增进民生福祉,为民办实事的情怀体现。”市教育局局长陈殿民说。

记者在逸夫第一小学分校(凤林小学)、甘光小学分校(第四实验小学)和临夏市第四中学施工建设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进行室内装饰装修及室外喷涂工作,项目将在秋季开学投入使用。除此之外,北京实验学校河州中学(高中部)建设项目主体工程也已全部完成,剩余建设单体正在按施工计划加紧建设中,整体项目计划于2022年8月投入使用。

“为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在狠抓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同时,每天晚上,项目部都要召集相关负责人开碰头会,总结当天进度情况,按照既定时间节点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开学如期投入使用。”项目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如今,一所所漂亮、优质新学校的“集体上线”,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 2021-08-20 ——临夏市教育类项目建设侧记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56233.html 1 ​加大投入力度 推动教育扩容提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