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淑娴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同浇筑民族团结之花”“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近日,记者走进全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临夏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民族团结宣传标语格外醒目,窗口工作人员正热情接待前来办事的各族群众。
“人社局是个窗口单位,通过这个窗口展示我州民族团结氛围,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州人社局负责人李文俊说道。
近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州人社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中办、国办和全州的各项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提升创建实效,推动人社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抓好培训应输尽输
当好群众技能提升“引导员”
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帮助各族群众提升技能水平。针对全州劳动力技能现状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制定全员劳动力技能培训三年行动方案,力争三年内对全州各类劳动力进行一次全覆盖的技能培训。去年,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多点发力、遍地开花,采取“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招聘会”“培训券”式、嵌入式、订单式培训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培训质量。
为全力做好劳务输转工作,该局制定关于就业扶贫、劳务输转等一系列扶持激励政策,协调成立州政府就业创业统计组,定期开展劳务输转数据比对,全面落实劳务奖补政策,积极开发江苏、山东、天津、四川等劳务基地,推动劳务产业纵向加快到人到户的精细化输转服务,横向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州级强化政策扶持和保障,县市落实精准输转和服务的劳务工作新格局。
据统计,2020年,全州累计输转城乡劳动力约55.9万人,占年任务50万人的111.7%。输转贫困务工人口25.8余万人,比上年度(19.9余万人)增加了5.9余万人,创劳务收入130.41亿元,增长27.23%。一系列劳务输转“组合拳”,使我州输转人数和劳务收入在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双双实现正增长,保证了各族劳动力的就业收入。
兜牢就业底线
当好群众就近就业“服务员”
综合运用各类扶持政策,创新开展就近就地就业工作,帮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
扶持创业自主就业。报请州委州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促进居民增收的意见》,开拓式地提出了将各县市担保基金规模扩大到5000万元以上、放贷比例提升1:10的创新举措,协调发放银行在各乡镇建立198个代办网点,并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2020年,全州创业贷款担保基金总规模已达到7.06亿元,共为符合条件个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823笔,发放金额62.05亿元,占全省发放总额的一半,位居第一。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调教育、卫生、公安等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临夏州202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选拔考试,共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24名;认真落实全省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岗位征集、组织报名和双向对接,全州434名高校毕业生到143家企业就业。
积极培育发展扶贫车间。把扶贫车间作为产业扶贫和转移就业的有效补充,广泛招商引资,建车间、抓培训,强管理、稳就业,全力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扶贫车间创建模式,及时跟进扶贫车间就业人员培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
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去年,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州范围内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8808个,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规模进一步扩大,岗位开发数量为近年来最多。
抓实人才工作
当好人才培育“护航员”
“过去一年,开展两批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工作,共为全州各类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39名……”
“过去一年,积极落实疫情防控医务人员待遇,联合州委组织部对全州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州人民医院防控一线医疗团队、州疾控中心、临夏县人民医院给予集体记功奖励,对州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的24名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给予嘉奖奖励……”
“过去一年,认定州直事业单位1029名工作人员等级,聘任1707名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
人才是支撑民族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和关键。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化服务、深化职称改革、提升工资水平方面,该局深入研究疫情期间人事人才服务工作,从激发专业技术人员活力入手,落实特殊待遇,及时评聘职称,推荐高层次人才,开展等级考核,推动各民族人才队伍建设。
在我州,做好人社工作,就是为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夯实社会基础。为全州各族人民谋福祉,为各族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让各族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是州人社局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永恒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