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娟
对于未知的东西,人总有探究之心。对于绍兴的兴趣,始于小学的课本,《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笔下的绍兴是这么有意思,充满趣味。
既已仰慕许久,去年又有闲暇之时,就欣然前往。走进名人故里,重温儿时的记忆,零距离感受绍兴这座江南水乡、千年古城的魅力。“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生动展现了绍兴独特的神韵和魅力。然而更吸引人的是绍兴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在掠景揽胜的同时,探访古迹,拜谒先人,更是荡涤灵魂、陶冶情操不二的选择。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花格木窗建筑连同展示着许多绍兴土特产的名家名店,热闹非凡。同时在景区还设有“早读”老台门迎宾、绍俗婚礼等活动,以重现鲁迅作品的一些场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一个个亲切的文字,是深深刻在学生时代的亲切记忆。此刻,我在其间穿行,极力感受着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和风情。孔乙己、闰土等很多人物和场景,从我学过的课文中跳了出来。今天真正走进这里,才发现百草园原来是鲁迅家的一个后园子,是鲁迅儿时的乐园,是他嬉戏玩耍的地方。在这里,我看到了矮矮的泥墙,找到了石井栏。三味书屋是鲁迅求学的地方,在书屋的东北角,我还找到了鲁迅的座位,他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这位革命家用“早”来勉励自己时时早、事事早。最有趣的是我还见到了鲁迅笔下的著名人物孔乙己:据课文中说,他经常来这里喝酒,还欠下了店里一部分酒钱,至今,店里还挂着一份欠账单呢。在这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鲁迅笔下的作品,以及所刻画出来的人物与他的家庭背景,还有他的刻苦努力,这样才有了后来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的鲁迅。
绍兴的青石板路,也是一道流淌在时光深处的记忆。一位绍兴的出租车司机自豪地告诉我,到绍兴不走青石板路,就体会不到江南水乡的韵味,并热情地把我们拉到一个路口,说沿着这一块块青石板路自南向北,就可以纵贯整个绍兴城。我慢悠悠地走在湿漉漉的略有些光滑的小路上,品味着它带给我的惬意和思考。一块青石板印下一段古韵,长的,方的,看似不规则的石板,却平地延伸着一段段千年古越的传奇。两边朱红的屋檐下,静静地横躺几级石阶,几枝鲜花坚强地从石缝中长出来。茴香豆、臭豆腐、绍兴梅干菜,使小巷弥漫着古越的味道。那一个个老台门,似乎正向你倾诉着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绍兴的青石板是固态的“船”,穿越古越的大街小巷,而乌篷船则是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独特的绍兴风景。头戴乌毡帽的艄公,船头挂着大红灯笼,乌黑的船篷,载着口吃茴香豆和臭豆腐的游客悠悠漂荡。绍兴的水是灵动的,古越的历史是厚重的,这是一个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的古城,每一块青石板上都留下了千年的故事。
绍兴的景点很多,而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丝魂牵梦萦的地方,那就是沈园。虽然是早晨九点刚过,但门前已游人如织。园前有一条小河,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迎送着过往的游客,也迎送着悠悠岁月。越过青石小桥,有一牌门,上书“沈氏园”三字,为郭沫若手书。走进沈园的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安静的庭院,绿荫环绕。细雨过后的花园,到处湿漉漉的,点点水珠在绿叶中颤动,带着丝丝泥土芳香的空气夹杂着淡谈的青草味扑鼻而来。漫步园中随处可见陆游悲情的角落,每一处,都在证明他八百年来未曾释怀的情感。历史如同退去了的潮水,曾经的汹涌澎湃,此刻从沙滩上一点点的消退,徒留下远去的回忆。那一瞬间的永恒,现在只有一声人去楼空的叹息和游人用快门记忆的惆怅。无论历史的真实是怎样生成的,我都愿意在心里臆想沈园里那一场断肠千年的邂逅。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大约20岁左右的陆游以一只精美的家传凤钗作信物并与唐婉成婚,婚后伉俪相得,情投意合,相敬如宾。但却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她以为陆游整天沉溺于温柔梦乡之中,不思进取,误了前程。就以陆游婚后情深倦学,误了仕途功名为由,逼迫孝顺儿子休妻。虽然陆唐二人感情深厚,不忍分离,但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有种种哀求,终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陆游曾别筑庭院安置唐婉,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取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给了越中名士赵士程。陆唐二人纵然百般恩爱,终落得劳燕分飞的地步。转眼十多年,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前往沈园,却意外遇见唐婉和她的丈夫赵士程。尽管十年的岁月悠悠,但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他们情感世界的最深处。正当陆游打算黯然离去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差人给他送去了酒菜。陆游触景生情,怅然所失地在墙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腾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深情地表达了陆游对被迫离异的怨愤与无奈伤感以及离别之后的相思之苦。唐婉读后百感交集,也含泪和词一首: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笔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表达了她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和对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此后她郁郁寡欢,怏怏而卒。二词绝望凄楚,缠绵悱恻,感人至深,荡气回肠。
的确,沈园是有名的,且名声久远,但并非是它的建筑与众不同,它的名声,是由于这首著名的词《钗头凤》历经沧桑而不衰。
陆游在沈园相遇的44年后重游故地并作诗追悼唐婉: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是他梦断香销40年的心声。名扬遐迩的沈园,这里的一花一木都美丽得令人忧伤,几株弱柳,一池荷团,四五篷蔷薇,还有这落尽寒花的梅树,是那个凝结着愁怨,从江南小桥陌巷款款走来的江南女子,在岁月的碎影中,抑郁成一缕永不消散的梅骨香魂。这里的一砖一石都显得凄凉、沉重,这亭台,这楼阁,还有这小桥流水。
一脚跨进沈园,就恍惚跨进了八百多年前的历史,南宋大诗人陆游哀艳凄婉的爱情故事就在眼前,就在耳畔。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也无不引起人们的联想,柔柔的柳丝,还系着八百年前的春色,绯红的蔷薇花,还泛着春游的喜悦,翩翩飞舞的蝴蝶,无不脉脉含情。而那团团圆圆的荷叶,却永远也盛不起破镜重圆的哀怨。
当年题的词章依然书写在今日的墙上,墙壁上凝结的忧伤,是命运一声声的叹息,是岁月的一首悲歌,是眼中的一汪清泪,是风中飘摇的忧怨,是胸口永远的伤痛,让游人无不品味那份刻骨铭心的相思。我在园中徘徊,举目四望,心中清楚地知道,这几座亭台,已非当年之物,陆游题词之墙早已倾倒,但八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倾覆不了、也洗刷不掉用血和泪交织而成的词章,它永远在人们的心头凝结着沉重的一页。
沈园的镇园之宝,书写千古绝唱《钗头凤》的墙壁在岁月中流失了原有的光泽,色彩斑驳,午后的树影落在壁面上,更显清幽,唯有一唱一和的两首诗词在无言地诉说着那个凄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