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怀斌
现为临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的郭占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964年,郭占忠出生在临夏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辈们日复一日艰辛劳作却无法解决温饱,在他心灵深处烙上深刻的印记。1987年,郭占忠毕业于甘肃临洮农业学校,在临夏县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1995加入中国共产党。
正因为当初抱着“为家乡父老解决温饱”的念头,参加工作33年来,郭占忠始终投身农业生产一线,完成了50多项农业关键增产技术研究、推广和重点科技示范项目,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如今,在临夏县北塬地区,建起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当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标杆。
听从组织安排 投身蔬菜产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农业已经无法满足助农增收的要求,临夏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发展蔬菜产业,郭占忠便主动请缨,担当起蔬菜产业技术指导组组长的重任,带领技术人员全身心投入到调整种植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的工作中。
他引导群众打破原来分散经营、低效益的产业模式,促进农户与多种经营主体联合抱团发展,让群众看到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前景,主动参与蔬菜产业发展。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县已发展设施蔬菜、高原夏菜总面积达7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7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全州乃至全省农业产业的一大亮点。
临夏县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引进百益集团、海底捞、百卡佛、海特等多家龙头企业来本地建基地、作示范、打通道,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业保险”的模式,2020年带动全县党建引领合作社及农户完成高原夏菜6.26万亩,平均亩产值达到6000元以上。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而且培育了一大批新型经营主体,提高了土地生产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通过土地流转,农户每亩地年可收入流转费700元,并带动当地3万多户群众从地租、劳务、分红中获利,务工者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了“一亩菜十亩粮”的生产效益,有力助推了全县产业扶贫工作,也让当地群众从农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看到希望。2020年,郭占忠被推荐为甘肃省科技主推产业扶贫典型。
立足增产增收 时刻为民服务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多年来,郭占忠大胆创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先后引进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新品种50多个;推广应用无土栽培、无人机病虫害防治、物联网应用、滴灌喷灌、水肥一体化、太阳能杀虫灯等新技术20多项。他围绕临夏县现代农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工作,编写了《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与管理技术指导手册》等多项科技宣传资料,并采取多种形式,每年举办各类培训30场次以上,年培训人达1万多人次,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乡土“专家”。
在临夏县,一提起郭占忠,广大菜农赞不绝口,“我们的蔬菜产业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益,是郭站风里来雨里去,长期蹲点指导服务的结果,如果没有他的辛勤付出和精心指导,我们不可能四季都吃上新鲜菜!”
致力农业园区建设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郭占忠想到的不仅是临夏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而是全州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临夏县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工作中,作为技术负责人,他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全程参与完成了5000亩日光温室、56亩育苗连栋温室、75亩玫瑰鲜切花栽培连栋温室、2000亩钢架大棚、厦门——临夏农特产品分拣加工扶贫车间、年产6万棒食用菌加工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他参与指导建设的(中荷)国际鲜花港项目,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温室建造技术和管理运营模式,成为与国际接轨,国内最先进的花卉高新种植基地,成为当地花卉特色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随着农村农业的发展,让农村变得更美成为郭占忠长期以来不懈的追求,他认真规划农业项目,主导建立集蔬菜种植、乡村美化为一体的新农村公园5个,提升农业园区形象。他认真践行绿色环保理念,主导建成循环农业产业园一处,实现了玉米秸秆和牲畜粪便的再利用,现产业园年生产食用菌400吨;同时坚持国家绿色标准,使临夏县生产的20多个蔬菜单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绿色蔬菜。在园区建设中,郭占忠和技术人员通过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使昔日的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农业转变,开启了临夏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