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礼娟
在热情洋溢的六月,临夏大地十几万亩油菜花绽放迎接一批重要的客人——来自省内外的80多名专家学者。
6月19日上午,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暨彩陶珍品展在临夏市开幕,8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同一个主题——马家窑文化,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马家窑文化,是1924年由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马家窑村,后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正式命名为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为代表,它的器型丰富多姿,图案极富于变化,绚丽多彩,是人类远古先民创造的最灿烂的文化、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而临夏是马家窑文化最重要的分布地之一,是中国彩陶王之乡,也是全国马家窑文化彩陶遗存数量最集中的地区,举办此次盛会意义重大。
“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把马家窑文化作为一种资源,进行深度地开发和系统地研究,使它成为临夏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要资源和载体。同时,研究探讨马家窑文化与大夏文化、大禹文化的关系,为我州的首位产业旅游业打基础,让临夏的旅游插上文化的翅膀,丰富文化内涵。”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开幕仪式结束后,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正式拉开帷幕,参会专家围绕“世界视野中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文化与华夏文明的关系”“临夏境内出土大量彩陶说明了什么,马家窑文化与临夏的历史定位”“马家窑文化的传播及影响”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民族大学马家窑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志安以《马家窑文化对华夏文明及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为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家窑文化非比寻常的文化内涵及其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惠生以《马家窑文化与哈拉帕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为题,讲述了有关哈拉帕文明与马家窑文化的故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韩建业以《马家窑文化的历史地位》为题,讲述了马家窑文化在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的历史地位。
……
知识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和学术大餐。“经过这次研讨会,我们进一步深入地认为马家窑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王志安说。
当天,专家学者还参观了在州彩陶馆(博物馆)举办的“文明晨曦 陶绽华章——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通过展出的88件不同时期不同纹饰的精美彩陶,我们可以看到多姿多彩的远古文化世界。
“临夏州、定西市临洮县濒临两条河瞭望,是考古界眼中的圣地,我国的考古学就是在这两个地方开创的。我在青藏高原研究了十几年的马家窑文化,到今天我还在发掘马家窑文化,能够在临夏参加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特别是在临夏博物馆看到馆藏的这么多彩陶,无论在专业方面还是从个人来说,都受到了极大地影响。这次报告会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临夏有那么多的民间力量在做马家窑文化彩陶的收集、保护、馆藏及研究等工作,这也是我以前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事情。”汤惠生说道。
远古有辉煌,今日呈盛世。此次学术报告会的圆满召开,将吸引全世界更多的专家学者来临夏考察研究,为促进临夏成为世界彩陶文化研究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而奠定基础,有力推动临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提升临夏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