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1年06月13日

直播间里卖活牛

本报记者 陈礼娟

“听说你们村有人快手直播卖牛?”

“你说的是三社的牛把式——马来太夫!”

在广河县庄窠集镇宋家山村,说起直播卖牛,村民都竖起大拇指夸赞马来太夫。

今年52岁的马来太夫是宋家山村名副其实的“牛把式”,也是该村最早的养牛人。“当时那个年代,人都吃不饱,更别提牲畜了。但是家里娃娃多,总得想个挣钱的出路啊!”他说道。

1990年,马来太夫从银行贷出1500元的五年内免息贷款,买进一头基础母牛,开启了他的养牛之路。马来太夫认真钻研养殖技术,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牛圈新添了几头精壮的小牛犊,牛存栏量也越来越多,五年时间转瞬即逝,他不仅还清了银行的无息贷款,还有了一点积蓄。

马来太夫追求幸福的脚步并没有停歇。去年,他又贷了10万元的无息创业贷款,买进3头基础母牛,继续发展壮大牛养殖产业。

近年来,网络直播火爆异常,借助各类直播平台,不少人通过直播带货赚到了钱。闲暇之余,刷着快手,马来太夫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平时孩子在家刷抖音、看快手视频,里面有好多卖化妆品、零食的,我就在想,能不能用这种方法来卖牛,让更多、更远的人看到并且了解自己家养的牛,多一种销路。可牛是个活物,还是个大活物,怎么卖?”

忽然有一天,在快手同城中,马来太夫刷到了临夏市的一名网友,他正尝试着直播卖牛,这让马来太夫眼前一亮,“别人能行,我也能行!”于是,马来太夫让小儿子马义龙学习直播模式。去年10月份,属于他家的快手号——“马玉陇”正式开通。

开始卖牛的时候,“马玉陇”粉丝很少,几乎没有人关注,通过直播来买牛的人也很少,马义龙便尝试着增加直播时长,每天上午、下午都进行2个多小时的直播,晚上巡视牛圈时,他也不放过机会,全都进行网络直播。经过不懈的努力,“马玉陇”快手号粉丝由最开始的几个人增长到现在的2300多人。

“通过快手直播,我的牛越卖越好。人家看上我的牛,谈好价钱、标上记号、加上微信、发个定钱,第二天,买家亲自到牛圈里看,如果不满意,退定钱;如果满意,我免费送货到家。”马来太夫告诉记者,以前一年最多能卖80多头牛,现在半年多时间就卖了300多头,直播让他的销量翻了4倍,美美地赚了一把。

生意越做越大的马来太夫,前不久向村上提交了宅基地申请书,准备把家搬到牛圈附近。马来太夫说:“直播销售让人脑子越来越活,想法越来越多,挣钱渠道也越来越广。”

直播,对于许多人来讲只是一种互动、娱乐的工具,对于52岁的马来太夫来说,却是一条更便捷、更高效的卖牛途径,“互联网+牧业”让增收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 2021-06-13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53224.html 1 直播间里卖活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