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厦门市赴临夏州科技帮扶工作队队长、福建省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管齐扬副所长与何恩铭、汪文华、刘韶松三位博士为了推进我州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来到临夏州。
5月20日,四位厦门市科技特派员与临夏州农科院李建国院长、赵克旺副院长,四川农科院张伟峰博士,福建三明市农科院詹美蓉硕士,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金土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吴有顺总经理及两位技术员进行座谈,大家就大球盖菇(赤松茸)、羊肚菌、金耳、平菇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有利条件、制约因素、今后发展思路等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一致认为发展食用菌是调整优化临夏农业产业结构、快速实现临夏乡村经济振兴的短平快产业,是高效利用农林和养殖业废弃物、发展生态农业、走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业项目。
5月21日上午,管齐扬一行四人邀请甘肃省成伯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陈国成董事长和林秋香总经理一起来到和政县松鸣镇狼土泉村,查看管齐扬主持的《大球盖菇菌种分离及菌丝培养研究》课题协作单位——临夏州夏润高原农业有限公司6000亩赤松茸种植计划的落实情况。大家到田间扒开了覆盖在垄畦上的泥土,掏出附着在发酵后秸秆上生长蔓延的菌丝进行认真的观察,对菌丝的健康生长感到满意。管齐扬副所长对黄雄越总经理在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和扩繁技术给予赞赏,四位科技特派员就大球盖菇露天栽培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充分的研讨,提出了遮光、保湿、合理轮作等技术解决方案,希望夏润高原农业公司能够做好冷链保鲜和运输,努力开拓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等“重口味”地区市场,做到鲜菇销售为主,干菇销售为辅,进一步提高赤松茸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临夏赤松茸的生产销售继续发挥“排头兵”作用。
中午,四位厦门科技特派员来到康乐县八松乡魏家寨村,察看康乐县政府与临夏州农科院合作共建的100亩菌菜示范基地。下午,在和政盛泽现代农业示范园(三合镇杨家村种植基地)了解大球盖菇、羊肚菌的生长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雇用有经验的菇农、全天侯进行菇棚温湿度监测、加强田间现场管理等合理化建议。同时,四位科技人员还到和政农业扶贫公司247座大棚共400亩新建菌菇基地进行观察。
5月22日中午,四位厦门科技特派员来到了临夏州农业科学院北塬实验基地,在食用菌研究所韩宏所长的陪同下,先观察了袖珍菇(平菇)在大棚里的生长情况。大家看到大棚内平菇菌棒堆放有序,菌丝生长良好,已经采过三茬,还有一茬等待生长与采摘。之后,大家一起来到6号大棚,看到了由杨慧珍博士管理的食用菌新秀——金耳。金耳主产区为云南的丽江、迪庆、大理、贡山、西藏等地,气味清香、食味鲜美,是食、药兼用菌,产量不多,比较珍稀。在野生状态时,云南全省的产量不到一吨。如今,条件要求苛刻的金耳在州农科院人工栽培获得成功,得益于农科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科技人员的勤奋努力,四位厦门科技特派员一致为州农科院所取得的成绩点赞,认为应当认真总结经验后加以推广。下午,四位科技人员到临夏县万众创新高原林下羊肚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家观看了皮胎果林下和大棚内羊肚菌的原基和子实体生长情况。
通过几天来对临夏多个食用菌生产企业的调研,管齐扬指出:临夏州有独特的冷凉干燥的气候资源优势,气候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挖掘和利用西部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势在必行。不同食用菌品种的生长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夏季,可以利用临夏独特的冷凉气候来进行自然降温;冬季,可以利用塑料大棚来增温;临夏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不同食用菌品种的交替生产。食用菌是食、药两用的农产品,联合国已经提出了每日“一荤一素一菌”的建议,对人民健康饮食益处多多,利用作物秸秆、果木枝条、木屑、玉米芯、畜禽排泄物等农牧业废弃物进行转化,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生产出高价值的食用菌,值得大力发展,加快发展。在努力做好生产的同时,更要加大市场营销的力度,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食用菌产业在临夏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让千家万户农民增加现金收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活品质。
(厦门援临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