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4 民族日报社出版新闻热线:(0930)5910268 广告热线:181-3970-6296






2021年05月31日
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苏集镇塔关村——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本报记者 马麒

碧草葱茏,绿荫如伞,繁花似锦,康乐大地尽显勃勃生机!

来到康乐县苏集镇塔关村,一排排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水泥路环绕村庄,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村民房前屋后的庭院种植着花草,整个村子干净整洁,生态宜居。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走进村民马进军的家,小花坛里各色鲜花争奇斗艳,前院里的牛舍羊圈打扫得干干净净,住在崭新漂亮的砖瓦房里,马进军一家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昔日的贫困户马进军一家,仅用两年时间,就顺利脱贫走上了致富路。“2015年,在帮扶干部的动员下,我贷了5万元产业扶贫贷款,购买了牛羊开始发展养殖业,2017年,我脱贫了,如今家庭养殖也已经小有规模了。”马进军说。

和马进军一样,村上还有许多人依靠养殖牛羊走上了致富路。“以前,村上都是自主养殖,现在成立了种植合作社,已经产生了20多万的经济效益,辐射带动20人在合作社就业,”塔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马宗元对记者说,如今村上养殖牛1700头、羊4500只,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养殖。

在村口道路两边,一片经济林引起了记者注意。只见水蜜桃、油桃等经济作物整齐地种植在田地里,其间还有杭白菊等作物。

2019年,该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广泛动员鼓励二级路沿线徐家滩至罗王家段160多户群众,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购苗、统一栽种、统一服务、统一管理的方式,在自家耕地种植油桃100亩、皇冠梨100亩、水蜜桃100亩的林果产业,并在田间地头种植杭白菊。

记者了解到,以前这片田地种植的是玉米,村民一亩地的收入大概有800元左右,而油桃、皇冠梨、水蜜桃等农作物均属两年挂果,一亩地收入3000元左右,再加上杭白菊的收入,一亩地能实现4000元左右的收入。如今,依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片土地带给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我们依托环境资源种植的经济作物,目前长势喜人,经济转型未来可期。”马宗元如是说。

如今,塔关村正积极发展种养殖业,为打造乡村文明种养殖示范基地而努力奋斗。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家家花儿开,户户庭院靓”是对塔关村村容村貌最真实的写照。穿行在村庄小道上,两旁农家墙壁上积极向上的标语让人印象深刻。“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提倡清洁卫生、重视环境保护”……一个个标语,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村干部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踌躇满志。

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不是喊口号,而是以实际行动见真情。在塔关村,可以看到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具摆放整齐,在村民家门口还种植着许多花草。“这两年,村上禁止乱堆乱放,在家门口和路上种上丁香、牡丹,村干部们很重视环境卫生,我们也积极参与,搞好卫生,比起以前,现在村上环境好了很多。”村民马永成感慨地说道。

说起环境卫生整治,难度确实存在,为此,该村想了许多招,比如发放倡议书,微信群、村级大喇叭宣传,制定村规民约等,确实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果。如今,村民卫生习惯变好了,环境保护意识变强了,村子自然而然就变美了。

提升乡村风貌,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具体举措。在硬化道路、“一拆四改两化”等重点工作基本完成后,该村积极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努力消除视觉贫困。马宗元说:“我们正在对村里的一些地段进行初步改造,过段时间就会全面推进风貌改造工作,到时候,一些坑洼道路会重新修缮,农家墙壁上会印上乡村振兴新标语,让整个村子‘靓’起来。”

如今,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塔关村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桃花开了,村庄环境变美了,我们将依托临康和二级公路穿村而过的地域优势,新建几家农家乐,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说起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马宗元显得胸有成竹。

--> 2021-05-31 全州乡村振兴示范村苏集镇塔关村—— 2 2 临夏民族日报 content_52105.html 1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enpproperty-->